第一集:傾國之力天臺三大部返還中土 唐末戰亂,中國法藏散落毀損很多,有些流入海東 ( 朝鮮 ),包括智者大師的天臺三大部,天臺宗與中國佛教險些落入滅佛滅法危機。宋建隆元年 ( 西元 960 年 ) 吳越王遣使到高麗,致送五十箱珍寶,想取回散失的天臺三大部, 當時高麗光宗詫異為何三大部經如此珍貴,即便傾國之力也要索回?天臺三部 也是高麗佛教之本,有人反對,高麗王左右為難,問諦觀禪師有何看法,禪師 建議光宗應遣更盛大的使團護持返還中國,因為智者大師被尊為東土釋迦。高麗王也很讚歎,天臺山究竟有何丰采?於是派諦觀禪師率團奉還。 回溯隋開皇 18 年 ( 西元 601 年 ) 國清寺落成,隋煬帝楊廣親來追念與智者大師的師徒情。 【高僧傳】20180827 - 智者大師 - 第01集 【字幕】 「唐末喪亂 教籍散毀 中國法藏 多流入於海東(朝鮮)」 智者大師所著的「天台三大部」在中國也一度失傳 使得名盛一時的天台宗陷入 寂寞慘淡的境地 宋朝建立的第一年 建隆元年(九六0年) 吳越王錢俶遣使十人 前面高麗求取散失的「天台三大部」 高麗光宗 宮殿(960年) 【狀元調】 王卿歡心迎使臣 隊容壯盛禮不輕 華貴寶物世珍品 震撼眼簾誠意真 (宋 吳越使者):大宋南越王使者,率眾獻禮,參見高麗王。 (高麗 光宗):王使免禮,有勞各位一路奔波,由溫暖的南疆遠來寒冷的北境,南越王此番心意,實在令本王十分感動。 (宋 吳越使者):大王!說到心意,南越王特別吩咐微臣,帶來五十樣薄禮,還諘大王笑納。 (高麗 光宗):南越王太客氣了,來者是客又何必多禮呢。這……,七寶轉心瓶、九龍百玉璧、八駿錦繡圖,這……,這豈是薄禮啊。 【七字調】 罕見珍寶五十箱 萬金代價也難求 貴品重禮非凡俗 此番手筆是何由 (高麗 光宗):王使,本王很明白禮尚往來的道理,不過恐怕傾全國之力,也拿不出回贈的寶物,依本王判斷,南越王是否另有特別的請求呢? (宋 吳越使者):大王英明,南越王久仰高麗以佛法治國,本次五十樣寶物,主要希望請回三本經典。 (高麗 光宗):五十樣的寶物只為了換回三本書。 【字幕】 智者大師傳世之作 《法華文句》《法華玄義》《摩訶止觀》 被後世尊為「天台三大部」 在這三大部中 可以看到智顗禪師一生 對佛理研究的完整輪廓 他弘揚佛法 親手度僧一萬四千餘 傳弟子三十二人 大師傳世之作 計有三十六部 一百四十餘卷 他生於亂世 卻有一顆堅定求法的心 他生於豪門貴富 卻一心想要出家 當時佛教與政治相同陷入南北紛爭 哪個法門才是第一呢? 從大蘇開悟 到瓦官寺教化 從華頂開悟 到玉泉寺教化 經過一生苦苦的追尋 以兼容並蓄的包容精神 並結合自己的修行實踐 創造性地建立起中國佛教史上的 第一個宗派:天台宗 隋煬帝楊廣極其尊崇智顗禪師 尊稱他「智者」並封為國師 並依大師遺言修建國清寺 (寺建成 國則清) 國清寺也就成為天台宗的聖地和祖庭 智者大師也被後世尊稱為「東土釋迦」 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師 (宋 吳越使者):南越王希望本次,能夠請回天台山智者大師,所開示的諸論教籍,尤其是法華文句、法華玄義與摩訶止觀這三部。 (高麗 大臣):想不到竟然是這三部。 (宋 吳越使者):大王! 【七字調】 佛陀開顯一乘義 大師禪悟妙三昧 智文慧字超世理 金殿銀樓難比擬 (宋 吳越使者):中土因為戰亂不止,甚至有滅佛法的災難,所以南越王不斷遣使海外,尋找寶貴的天台教典,請大王慈悲,同意恭迎經典返回國清寺的請求。 (高麗 光宗):這……,同樣身為佛弟子,南越王護持佛法的心意,本王何嘗不能理解呢。 【七字調】 寶典亡失滅佛災 痛責深悔焚五內 不忍中土失光彩 願將經書再迎來 經書再迎來 (高麗 光宗):實不相瞞,智者大師貴為兩朝國師,也是本王非常敬仰的高僧,天台三大部更是皇室珍視的寶典。眾卿,不知各位意見如何? (高麗 大臣甲):大王,我反對,既然中土歷朝不懂珍惜,再送回去又有什麼用。 (高麗 大臣乙):誇大其辭……。 (高麗 光宗):好了,王使請勿見怪,眾卿只是表達不同的意見而已,畢竟天台教典,確實是國家之本。 【親家調】 佛法利民能化物 經義領政好濟世 傳國寶典若獻出 自弱強人又何需 (宋 吳越使者):大王,所擔憂的都有道理,不過經典重返國清寺,所能成就的人天利益,更是不可思議。 【親家調】 天台心燈傳承今 十五代祖暢法音 禪境教本若相印 妙華蓮開普世新 妙華蓮開普世新 (宋 吳越使者):目前天台宗的傳人義寂禪師,禪境高深而且受到南越王的肯定,若是再配合文字教藏,則法華思想定能快速傳播出去,普利天下蒼生,遠遠不止是中土而已。 (高麗 光宗):王使此言甚妙,只不過此事既關乎佛教興盛,又牽涉到國家利益,請王使靜等回覆吧。 (宋 吳越使者):感謝大王,懇請成全。 (高麗 光宗):退朝。 (高麗 大臣):恭送大王。 (高麗 光宗):就是這件事情使本王為難,禪師,您對智者大師與法華思想最有研究,不知道您認為如何呢? (高麗 諦觀大師):善哉善哉,智者大師的風範是流芳萬代啊。 【日出東山】 教觀總持法圓融 禪智併重世無雙 一念三千化萬象 五時八教傳千疆 傳千疆 (高麗 諦觀大師):依貧僧所見,當然不能讓王使將經典帶回。 (高麗 光宗):禪師也認為國之寶典,不能輕易拱手讓人是嗎? (高麗 諦觀大師):非也,是大王應該要加倍誠意,派遣高麗使節團,用最虔敬的禮儀,護送天台三大部重返天台國清寺。 (高麗 光宗):什麼!不止要還,還要遣使親送,這……,這是為什麼? 【都馬調】 應承請求已勉強 遣使親送非尋常 萬千不願心頭湧 亟待禪師訴由衷 (高麗 諦觀大師):大王,智者大師被世人尊稱為東土釋迦,用圓融的思想體系,幫助佛教在中土紮下深根,而且破斥南北,尊重各派之貢獻不可思議啊。 (高麗 光宗):確實,天台是中土第一宗,連遠在北濱的我國也深受恩惠,不過大家擔心一旦中土重獲經典,未來國力增加恐怕會威脅到本國。 (高麗 諦觀大師):大王毋需擔憂,因為眾臣的煩惱根本就不曾存在。 (高麗 光宗):請禪師說明。 (高麗 諦觀大師):大王,因為真正的法華妙境,從來就不在經典的文字表相上啊。 【都馬調】 佛理玄妙唯心傳 執著文字大道斷 幼嬰讀經境遙遠 難解難圓難看穿 (高麗 諦觀大師):佛法是心法,實不相瞞,若是沒有智者大師的境界,就連貧僧也無法圓融法華義理,凡心難明佛意,又豈在筆尖墨汁之上呢。 (高麗 光宗):言之有理,原來本王對於經典的執著,是一種根本上的錯誤,就如同今日,本王也是前來藉重您的智慧,而不是到書庫中找答案。 (高麗 諦觀大師):善哉善哉。 【都馬調】 (高麗光宗) 動物 知曉反哺情 世人推崇報恩行 受施回饋是德性 多思雜想心難淨 (高麗 光宗):看來是本王和眾臣,將一件清淨的佛事,想得太複雜了。 (高麗 諦觀大師):大王,若是願意採納貧僧的想法,請恩准貧僧隨使節團護經前往,若是此生能到天台山國清寺,瞻仰法華風采,此生滿願矣。 (高麗 光宗):又是一件本王最擔心的事情,天台啊天台,你的風采究竟有多麼不可思議啊。 【電視都馬調】 盛名高偉遍凡塵 歷代弘傳法華音 仁人志士求親近 禪喜淡化思想心 (高麗 光宗):諦觀禪師,本王就禮請您率領高麗使節團,護經前往天台山,願智者大師的法燈光明照遍塵世。 (高麗 諦觀大師):謝大王恩准,貧僧定不負使命。 浙江天台山 國清寺 (宋 吳越使者):禪師,再次感謝您親自護送天台教典,一路辛苦了。 (高麗 諦觀大師):使臣客氣了,能夠在有生之年,來到天台山瞻仰大師遺風,再多的言語也無法形容這份感動。 【煙花嘆】 歷史匯集在此方 置身時光走馬廊 古今場景現明朗 穿遊回憶法喜在其中 隋開皇18年 天台山國清寺落成(598年) 【宋宮密史】 天台國清懷典範 寺名含藏濟世願 智者遺風拂心暖 夙昔光耀在熊寰 (隋煬帝 楊廣):承佛威德,蒙天護祐,智者教澤,永誌民心,本皇親奉,大師遺願,建寺國清,德滿天下。 (眾人):智者教澤,德滿天下。 (隋煬帝 楊廣):我大隋朝一統中土,終結三百多年來的亂世,智者大師中興佛法,整合南北各派數代的分歧,一王道,一佛道,齊心同進,凡聖建功。 【馬隊吹】 法化昭日破長夜 華善悲水潤慧命 國師高德有智者 清心智海蓮台迎 (隋煬帝 楊廣):大師對朕有師徒之情,對百姓有教化之恩,對佛教有奠基弘揚之功,此德此恩難以為報。 【智者調】 天台專弘妙蓮華 國清永懷寒梅花 中土釋迦傳心法 萬代佛子享恩泉 萬代佛子享恩泉 享恩泉 (隋煬帝 楊廣):今奉大師遺言,寺若成國則清之弘願,賜名國清寺,永昭大師偉業宏績。 (眾人):永昭大師偉業宏績。 【字幕】 智者大師 創立第一個中國化的 佛教宗派-天台宗 影響遠及國內外 鑑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 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台山居經 回國後創立日本天台宗 後皆尊國清寺為祖庭 研討題綱
Q1 佛陀開顯一乘義 大師禪悟妙三昧 智文慧字超世理 金殿銀樓難比擬 宋朝建隆元年(九六0年),吳越王錢俶遣使十人,備了五十箱珍寶,前向高麗求取散失的「天台三大部」,這是金殿銀樓難比擬的。請問天台三大部是指? A. 天台三大部,又稱法華三大部,為《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三書的合稱。此三本書的作者為智顗,由其門人章安灌頂整理而成,為天台宗根本論書。其內容主要由《妙法蓮華經》研究而來,援引上百本佛經,以證其義。同時又與實際的禪修相結合,有教觀雙美之稱。 Q2 教觀總持法圓融 禪智併重世無雙 一念三千化萬象 五時八教傳千疆 五時是那五時? A. 五時是:(一)華嚴時、(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八教是那八教? A. 八教是:(一)藏教、(二)通教、(三)別教、(四)圓教、(五)頓教、(六)漸教、(七)祕密教、(八)不定教。 Q3. 如何才能守住正法在人間? Q4. 我們是否有好好接下傳承的法脈呢? Q5. 法入心的策展可以怎麼做? Q6. 分享佛典對於國家、社會、眾生,可有『安邦定國』之利? Q7. 討論為何:諦觀大師建議光宗應遣更盛大的使團護持返還中土? Q8. 吳越王遣使到朝鮮,想取回散失的天台三大部。這三大部經典有何珍貴之處,值得傾國之力也要索回? Q9. 有哪些國家?因有慈濟人深耕,受到上人讚嘆『安邦定國』 證嚴上人相關開示20130328《靜思妙蓮華》五時設教應根機
(16:27~19:00)五時設教 所以眾生根機鈍劣,佛陀要設五時,就是五個時段,叫做五時設教,也就是在這五時有權有實。 權,就是方便法,實,是實相法;要說出佛陀心靈本懷的真實法,但是眾生面對這個法,其實佛陀說法是平等,是眾生根機不同,所以叫做「五時施教」。 故今五時設教 雖言有權實 顯有遲速 原其本意 唯為此一大事因緣也 這個「五時施教」,其實佛陀一說法的時候是實教,是華嚴,華嚴說三七日而已,因為在這三七日間,所說的只是上根上智,法身的菩薩聽得懂,天人其他都聽不懂,所以他用三七日的時間,來化度上根上智,本來已有明徹的,上根智的大菩薩。 但是看到眾生無法接受,接受不到,所以三七日之後,他就開始講《阿含經》,阿含說十二年,再下來就是方等,講八年,再來就是般若二十二年,再接下來就是法華,法華是八年,這就是佛陀「五時設教」。 【證嚴法師菩提心要】20141206 - 勝法精華 - 《法華經》總說(一)
(8:03~14:59)五時設教 【靜思妙蓮華】20171208 - 法華圓教 直向正覺 - 第1236集 (12:37~19:08)五時,(19:08~23:48)八教
請點選網頁最下方的DETAILS+,有捷徑觀賞其他各集,點選你要的集數前往。也可點選網頁左上角MENU(手機版是一往下的箭頭符號∨),從首頁進入。或是在MENU選線上學習/線上讀書會/智者大師讀書會。手機版的∨點入後右側的∨是子目錄,可點選前往任何頁面,感恩。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