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華頂開悟 奠定天臺宗之法理體系
西元578年,在華頂峰閉關的智顗法師忍受著身心煎熬,在幻境中對抗心魔,虛幻之間彷彿回到幼年陳宅與父母相見,責備他為何不照著父親意思求官過好日子,何必將心思放在與自己無關的眾生身上,還俗吧!智顗法師內心 矛盾,想起恩師臨別交代的悲憫眾生, 莫做最後斷種人,此時慧思法師也出現了,自責要求太高不應強求,要徒弟忘記誓言吧。 但智顗法師戰勝心魔,華頂開悟!他以為各宗門一定要互敬互重,才能共一法船破浪前行。智顗法師打破宗門對立的 桎梏,奠定後來天臺宗的法理體系。
【高僧傳】20180917智者大師 - 第16集
(智顗大師心魔):起來!修行者!修行者,你若是不起身離開華頂峰,一者山崩埋身,二者妖邪害命,無辜喪命是多麼不值得! (智顗大師):我已經立誓,若佛菩薩認為,弟子慧命可用,請護佑安度此難,若認為留之無用,則任憑處置,絕無怨言! (智顗大師心魔):想要證悟即是妄想,欲找本心根本徒勞,看你的道心能堅持到何時? 【月夜嘆】 大誓宏願通佛國 效法聖賢斷退路 甚深禪機引魔考 幻境心生無處逃 幻境心生無處逃 幻境 (智顗大師):這裡?這裡不是,不是我們以前生活的房子?原本和樂富足的生活,因為戰亂而家破人亡,我也走上,和父母期待,完全不同的道路。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是誰在大廳?走!一起去看看!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光道! (智顗大師):阿爹!阿娘!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我的兒子。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回來就好,我們一家人總算團圓了。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阿娘聽說你出家之後,明明盡心盡力,卻還是有人毀謗你,不認同你,阿娘心疼!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是!外面那些俗人,是不可能了解你的用心和想法,何必自我虐待,對牛彈琴呢? 【江湖調】 粗質劣心愚痴性 勤教不如施嚴刑 爛泥豈可做金頂 遠觀放棄任自生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我的好孩子!你知道阿爹和阿娘,最指望你,期待也最高的!還俗!何必將你一身的才能,浪費在那些不相干的人的身上! (智顗大師):這……,不行!不行!自我出家為僧,我這條命,就不只是為我自己而活,就算說我對眾生失望,身心疲倦,我也不敢忘記恩師臨別之時的交代。 【台南哭】 大蘇相辭不再見 臨別交代成遺言 悲憫眾生慈無限 回憶歷歷在眼前 (智顗大師):莫做最後斷種人,這是恩師最後的交待。當時的場景,我永遠不會忘記。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光道!你是阿娘的寶貝兒子,阿娘明白你的牽掛和掛慮,所以你看,是什麼人來了。 (慧思禪師):智顗,我的高徒,我的法臣。 (智顗大師):師父,師父!弟子很思念您,師父! (慧思禪師):善哉,快起來。 (智顗大師):師父,後來在衡山,一切如意嗎?師父。 慧思禪師:為師還需要你的擔心嗎?反倒是我很後悔,當初對你說那句話,害你一生,都要受到塵勞磨難。 【南管反】 私願不該強加人 框害一生受苦辛 愛徒枉屈心不忍 特來告慰卸重任 (慧思禪師):智顗,你還是將為師,當初那句交待把它忘記了,你不要再掛心世間,你一個人清淨修行,一定可以證悟很高的境界,為師向你保證。 智顗大師:師父,您真的是認真的嗎?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光道,好好聽師父的話,從此專心在自己身上就好,什麼眾生苦、世間劫,都跟你沒關係。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對!你不想要還俗不要緊,你要繼續當僧人也可以,阿爹只希望,你不要將自己的幸福,賠在那些,不值得的信眾身上了。 (慧思禪師):我的好徒弟,你只要記住,莫把佛法當人情這句,什麼莫做最後斷種人,你就把它忘記。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忘記。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要聽話。 (智顗大師之父母及慧思大師):忘記,忘記,忘記。 (智顗大師):師父!阿爹!阿娘!請您們放心!您們的孩兒,在佛恩的照護之下,已經脫胎換骨了,什麼是正確的路,我的心裡非常篤定! 【南管反】 赤焰不壞丹誠心 親人如己眾生觀 自立豈能登九品 大悲齊同脫凡塵 浙江天台山華頂峰 智者大師:魔啊魔,你的把戲,我已經看穿了。 幻境 (智顗大師之母徐氏):兒啊!你要去哪裡?你最親的人都在這裡。 (智顗父益陽縣開國候陳起祖):是啊!難道你又要回去那群,不珍惜你的眾生身邊嗎? (慧思禪師):智顗,難道你稱師作主之後,你就不再聽為師的話了? (智顗大師):師父!阿爹!阿娘!您們的恩德,永遠在我的身上,在我的心裡,願我一切的功德,迴向給您們,請受孩兒一拜! (智顗大師之父母及慧思禪師):光道,兒啊,智顗,兒啊,智顗,兒啊,智顗,兒啊,智顗,光道。 浙江天台山華頂峰 (智顗大師之心魔):我就不相信,我會無法打敗你。 【都馬搖板】 見無所見空非空 實諸所實夢中夢 迷時滿天雪飄蕩 覺後何曾有寒冬 (智顗大師之心魔):不可能,我是最了解他的,明明都是你的弱點,為什麼,為什麼他怎麼沒受到,幻境迷惑呢? (智顗大師):因為,我也是最了解你的人,感謝你!感謝你讓我有機會,再次向我的恩師,和我的父母表達感恩之意,也使我更了解,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智顗大師之心魔):你!你不恨我嗎?我是存心要破壞你的修行。 【蓮花鐵三郎】 百嗔千怨貪毒深 菩提道種好園林 自利藏私無憐憫 天下何人無此心 (智顗大師):我不恨你,因為我明白,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蓮花鐵三郎】 華頂降魔度重關 徹證本性明鏡圓 (智顗大師):一止超三毒,一觀圓三諦,一法攝三乘,一念化三千。 【蓮花鐵三郎】 智慧彰顯光破闇 大千世界盡歸源 (智顗大師):眾弟子,為師當初是為要了一個大願,所以遠來天臺山,甚至獨上華頂峰,如今答案,已經在我的心中了。 (慧綽師父):恭喜師父,您在山上苦修的日子,弟子我們都日夜祈禱,希望師父功成圓滿,早日出關。 (慧拔師父):是,師父雖然身形稍微消瘦,但是眼中卻閃爍著更勝以往的光芒。 (智越師父):師父思思念念,就是希望正法永傳,請問這答案究竟是什麼? (智顗大師):善哉善哉,首先僧人互敬、門派自重,正法才不會失去威儀。 【七字調】 僧人擺渡度迷津 法傳成隊破浪行 獅威摧邪護法正 象力載業登土淨 【字幕】 智顗載天台山上經歷十年的「止觀」修習 終於突破百年來印度佛教的桎梏 創建了第一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 史稱「華頂開悟」 灌頂在《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先師捨眾 獨枉頭陀 忽於後夜 大風拔木 雷震動 山魑魅千群 一形百狀 或頭戴龍虺 或口出星 火形如黑雲 聲如霹靂 倏忽轉變不可稱計…… 明星出時 神僧現 討論題綱
Q1.
智者大師說:「自我出家為僧,我這條命,就不只是為我自己而活,就算說我對眾生失望,身心疲倦,我也不敢忘記恩師臨別之時的交代─“莫把佛法當人情,莫做最後斷種人”。」請分享對您對這段話的啟示? Q2. 智者大師忍受身心的煎熬,在幻境中受『魔考』--- 從自己、親生父母、到恩師慧思大師,過程中[誓願度眾的堅固信力] 終能證得『明心見性』; 自己在決定培訓、授證的過程中,是否也曾受到『魔考』而生退轉呢?甚至是已在行菩薩道了 卻受到障礙而生『不如歸去』或『做個快樂的志工』就好了呢? Q3. 您喜歡這一集的『智者大師』嗎?您了解自己嗎? 願意分享給其他沒有在場的人嗎? Q4. 華頂開悟: 一『止』超三毒、 一『觀』圓三諦、 一『法』攝三乘、 一『念』化三千 將佛陀說法的脈絡落實在中土,奠定了天臺宗的法理體系 ; 慈濟立宗亦已奠定『四大八法』的靜思法脈體系,開啟『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現代佛教典範,身為靜思弟子您是否與我ㄧ樣法喜呢?
智者大師的兩度證悟
編撰‧賴志銘 南北朝時期,因國家的分裂而形成了南北社會不同的風氣和文化,南方佛教承東晉以來玄學化的傳統,偏重義理;北方佛教受當時北方民族質樸、重實用性的影響,注重禪定。 慧思禪師曾從慧文禪師學法,成為一名禪定和義理並重的高僧。後來,慧思禪師為揉和南北佛教,率領徒眾南下,在光州的大蘇山暫時住下來傳法。 智顗禪師二十三歲時(西元五六○年)聽聞慧思禪師的名望,涉險穿越北齊與南陳衝突不斷的戰亂地區,前往請益求教。 慧思禪師一見智顗禪師就說:「過去我們曾一同參與釋尊在靈鷲山宣說《法華經》的法會;你涉險來到這裏,我們又得以重逢了。」師徒一見如故,如過去世因緣深植。慧思禪師隨即根據《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或言《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為智顗禪師開示「法華安樂行」。 在慧思大師的教導下,智顗禪師修學時「如救頭然」── 像是要滅去頭上燃起的火── 般地迫切,至誠地念念無間、發菩提心,如實地按照慧思大師所教誨的教義理論來窮究其心。在那個物資艱難的時代,智顗禪師晝夜用功,他切下略有香氣的柏木代替燃香;柏木用盡後又續上栗木根。由於點不起油燈,只好把簾子捲起,讓月光透進來,藉此讀書誦經。沒有月亮的時候,就只能燒多油的老松所製的松明了。 經過了十四天的時間,當誦《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中的「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他身心豁然開朗,智慧因為禪定而顯發。對於《法華經》的深奧意旨全都澈照明了,就像午時的陽光澈照幽深山谷;對諸法實相之通達,好似大風在虛空中吹拂,毫無障礙。 首次開悟於大蘇 ── 旋轉惡法、染法為淨法 智顗禪師的一生示現有兩次開悟,第一次便是這回在大蘇山的「大蘇妙悟」。 他稟告自己所證的境界,慧思禪師更進一步為他開示演說經中妙義。經過四天四夜的加功進取,成就過人。 「這種境界,如果不是你,別人無法輕易證得;如果沒有我,其他人也難以判別。」慧思禪師還為他指出了所入的定境和所發的慧解。智顗禪師此刻的智慧依禪定而發,一切世間法轉為佛法、煩惱法向於菩提、聞思修向於解脫。旋轉一切惡法、染法為淨法,這就是依法華三昧「前方便」而發的「初旋陀羅尼」。 慧思禪師期許甚深,稱許智顗禪師「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並說,凡執著於文字學問而無真修實行者,不可能勝過智顗禪師對義理之通透。證悟後的某日,印證其「說法第一」的機緣來到。 慧邈禪師聲名遠播,常自誇弘揚教義時毫無怖畏,好像獅子一吼,百獸降伏一樣。或許只是自高輕他,然而心眼未開的人往往容易受其誘惑,夭傷慧命。當他前來問難時,智顗禪師便廣引經論與他考核論辯,慧邈為之理屈詞窮。 夜晚,智顗禪師夢見自己坐在三層樓閣之上,站在下首的慧邈身邊,好似有個人瞪眼發怒,那正是附著在慧邈身上的附體。那個附體怒道:「你為何輕視慧邈、懷疑他所說的法?若有什麼問難,你現在就可以問我!」 於是,智顗禪師設立數條問難,那附體張口結舌、無法回答。智顗法師以《大智度論‧卷五》告誡:「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隨後,慧邈及附體便消散不見。 隔天早上,智顗禪師向慧思禪師報告此事。慧思禪師說:「你於白天折服其輕慢,夜晚又驅除了其惡黨,此乃『邪不干正』,佛法本應如此。」 努力不懈之下,智顗禪師在短時間內便已經能代師講經。慧思禪師曾對著徒眾稱讚道:「所謂『法付法臣,法王無事』,已用不著我說法了!」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有了得以付託之徒,慧思禪師便表達想到南嶽衡山的心願,他叮囑智顗禪師:「如今你已經知道深入佛法的修行途徑,應該去傳持法燈、教化眾生,莫作『最後斷種人』!」(莫在末法時期讓相傳的法門就此斷絕,成為斷絕佛種的人。) 到天台山苦修 陳宣帝太建七年(西元五七五年),結夏安居結束後,智顗禪師留下法喜禪師等人於瓦官寺傳道說法,與慧辯等二十餘僧來到朝思暮想的天台山。這是三十八歲的智顗禪師第一次來到天台山。 當時,青州定光禪師住在此地已三十年了。在智顗禪師還沒有到天台山的前兩年,定光禪師就對山民說:「兩年以後會出現一位大善知識,你們應該『種豆造醬,編蒲為席,更起屋舍』,予以迎接!」 智顗禪師來到天台山西南隅的佛隴,定光禪師歡喜迎來,並且問道:「你還記得我曾在夢中對你招手接引的情景嗎?」智顗禪師這才領悟,自己在十七歲時於夢中禮拜佛像時的預兆:「當拜佛時,恍焉如夢……山頂有僧,舉手招之……」 當晚,智顗禪師就住在定光禪師的住所中,忽聞集合僧眾的鐘鼓大磬音聲。對定光禪師而言,鐘磬之聲彷若徵兆,預示智顗禪師的法緣就在此地,日後的講學及徒眾定會日盛。智顗禪師於是按照定光禪師的指示,在銀地嶺創立寺院,種植大片松林,並把澗水引入寺中;山水相映,風光清秀,和他以前在夢中所見一樣。 為了能夠在禪定修行上更進一步,智顗禪師不久後離開寺院,獨自前往最高遠的華頂峰,苦修「頭陀行」。 華頂峰上二度證悟 ── 行悲智雙運的法門 精進修行多日的某個半夜時分,智顗禪師正在禪定中,忽然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浮現無數妖魔鬼怪,形體不斷變化,極為恐怖。智顗禪師以止觀之法安住,不為外境所動,一心觀照自性清淨時,一切怖畏情景自然消散。如智顗禪師之前所說:「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 令人怖畏的狂風閃電、魑魅魍魎等惡境無法擾亂智顗禪師的心神,隨即浮現的卻是智顗禪師的父母、師父及同參道友。他們或以頭枕膝、以手抱身,哽咽地泣訴往日種種的情景。 恐怖惡境是「強緣」,易於防範;世間私情的牽繫是「軟緣」,不易察覺,有時甚至會令修道者生執著之心,隨其情執而轉。智顗禪師仍不為境所動,不起於座,「深念實相,體達本無」。於是,這些境界也逐漸退散,不復存在。 這兩種境界都動搖不了智顗禪師的禪定,遇順逆皆能心不動搖,才能成就覺道。試煉後,夜睹明星,智顗禪師豁然大悟! 此時,出現一位神僧對他說:「不被強、軟二緣所困,方能稱為真正的勇士!」並且為智顗禪師說法;但其法義玄妙,「可以意得,不可以文載。」 智顗禪師問道:「您所說為何種法門?我應當如何學習?如何弘揚?」神僧回答,此法名為「一實諦」,乃以般若大智慧學習,用同體大悲之心宣揚,「從今以後,不論你是自己修行,還是兼顧別人、度化眾生,我都會常隨護念。」 以般若大智學習、運同體大悲宣說;這悲智雙運的法門,正是智顗禪師所行之道。此次的「華頂降魔」,是智顗禪師的第二次證悟,又稱為「頭陀妙悟」。 (本文摘自《智者大師── 東土釋迦》) 《智者大師── 東土釋迦》 編撰:賴志銘 出版:檀施文庫.高僧傳系列 客服專線:02-28989000分機2145 本書歡迎助印索閱,線上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會員,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好書,其中也包括高僧傳系列叢書 導讀資料,歡迎下載
請點選網頁最下方的DETAILS+,有捷徑觀賞其他各集,點選你要的集數前往。也可點選網頁左上角MENU(手機版是一往下的箭頭符號∨),從首頁進入。或是在MENU選線上學習/線上讀書會/智者大師讀書會。手機版的∨點入後右側的∨是子目錄,可點選前往任何頁面,感恩。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