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譬喻品 - 光光相續 長慧脈傳 - 20201015 第510集
20201015《靜思妙蓮華》光光相續長慧脈傳(第510集)(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燈燈相傳增道明,光光相續長慧命,心心念道傳法脈,佛佛相授皆歡喜。」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佛說四十二章經》 ⊙「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彼即是汝身,宜應自欣慶。」《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以此偈頌結會令欣;言舍利弗汝既受佛記,未來將成佛,應自欣慶。述明以此法會之歸結也。 ⊙「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此釋人、天、龍天八部等眾,集會敬恭,與會見證釋迦佛授舍利弗未來成佛記。 【證嚴上人開示】 「燈燈相傳增道明,光光相續長慧命,心心念道傳法脈,佛佛相授皆歡喜。」 燈燈相傳增道明 光光相續長慧命 心心念道傳法脈 佛佛相授皆歡喜 也就是我們學佛,必定要依佛的教法,在這個五濁惡世,點起了一盞燈。一盞燈的亮有多少呢?只要一盞燈點亮起來,人人將你心中,還未點燃這支蠟燭,也同樣向著這盞燭火,分點過去,不斷一盞,再分給一盞燈,燈燈相傳,這樣這個娑婆世界,濁氣,很黯淡的地方,自然它的路照亮了,它的範圍也會亮麗起來。 這是我們在佛經裡面的,一段的經文。 佛言 睹人施道 助之歡喜 得福甚大 沙門問曰 此福盡乎 佛言 譬如一炬之火 數千百人 各以炬來分取 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佛說四十二章經》 有的人會認為:各人修、各人得,我修的,我若傳給他,轉法輪,傳法給別人,這樣我會較減少嗎?用這樣的問題來問佛。佛陀的回答,用這樣的譬喻:譬喻一盞燈點亮了,假如有更多人拿著一盞,還未點亮的燈,來到這個地方,這盞點亮的燈,這樣點過去,再不斷,燈燈將火分出去,這樣你覺得怎麼樣?這盞燈火有比較暗了嗎?沒有。這範圍有比較亮嗎?有啊。 對,同樣的道理,法,我們能夠了解了,讓人人都了解,我們能夠將這個法,能夠通達,這條路鋪得平;一個人鋪,千千萬萬人來鋪,這樣這條路會很快,鋪得很通,也很透徹、很平坦。這也就是像我們佛法,若能得大家都來接受,大家都是用點燈、鋪路的精神,若這樣,燈燈相傳,不就是增加,這條道路的光明嗎?路又是平,前途又是光明。 所以光光相續,這個光與光,這樣一盞、一盞,一直接下去,這就像我們人人,智慧,成長智慧,人人有智慧,智慧與智慧相匯聚,你們想,我們的環境都是福慧的人,這個環境不就是與華光如來,大寶莊嚴的世界一樣嗎? 在《法華經》,佛陀開始就是要,向所有的弟子授記。其實釋迦牟尼佛過去也是一樣,他也是受過去佛,所授記來的。現在佛陀的弟子群中也是,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所以佛佛傳授,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有成佛的機會,只是要看我們是不是很精進。 精進,有很用心在精進的,一聞一解,或者是一聞十解、千解、萬萬的解;若較鈍根的,就是了解較少一點;再更鈍的,可能要再用很久的時間,慢慢地帶、慢慢地教、慢慢來了解。所以說成佛有前後,這個前後,要看他的根機,看他的因緣,看他的煩惱,是厚或是薄。煩惱若很厚的人,就要較長的時間,慢慢用法水,慢慢洗滌他。 所以我們的煩惱,到底是從哪裡來?煩惱都是自己累積來的。所以我們能夠早日了解法,那就是少造煩惱;早一天體悟佛法,我們自然保護了我們自己,還能夠增加福慧,心能夠清淨,不要再複製無明。我們可以及時,行善、造福、結福緣,這樣我們的慧就不斷增加,煩惱不斷減少,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做就對了。 看到從我們的國際間,傳回來的訊息,其中讓我很感動的,那就是在莫三比克那個地方,已經那個愛,很溫暖的燈光,一盞點過一盞,而且黑暗的地方,已經開出了一條路來。看了實在是從內心的歡喜!當然,故事很長。 上次已經說過了,第一次的發放,在莫三比克在發放的時候,潘明水,潘居士,從南非帶著慈濟人,有我們臺灣去的種子,有就地成就的種子,浩浩蕩蕩去到莫三比克,在那個地方,去輔導他們。當然,白米到莫三比克,實在是重重的困難,那些重重的困難,能夠努力領出來,那段也是很感動人。 將要發放之前,那時候的潘居士,在那個地方陪伴,教他們,人要如何引導他們,讓他們有次序進來,借小學,要如何發放,位置要怎麼排?米要怎麼排?人要如何引?這一一都教他們教得很周全。同時,多少人要來發放,這些人要受過訓練,所以前次所訓練過的志工,這次已經是志願,永遠都要做慈濟的志工。 這次是第二梯次,第二梯次的米,到達的時候,三點多接到的訊息,岱霖,她就馬上趕緊發布訊息:二十一個志工,在一小時內集合,四點多大家已經都,到齊在倉庫前面,等那輛車子要到,遲遲還未到,不過大家很歡喜。將近七點了,黃昏了,所以岱霖就趕快去張羅,有的人去做香積,準備讓人家吃晚餐,待會米到達了,才有力氣能搬。 岱霖就在這個時候,時間不空過,馬上就將她的電腦網路接上,就聽我說話。其實,我說的話,他們聽得懂嗎?是聽不懂。不過網路放上來,我的影像,師父的影像,在那裡有聲、有影,大家坐在那個地方,就這樣看得很認真。岱霖她就翻譯一下,大意翻譯,這樣大家也很歡喜,將這個法,句句入心。 吃飽飯,終於到九點多了,車子將米載來了,姍姍來遲了,不過大家還是歡喜。二十二位,加上岱霖,二十二個人,就這樣從車上一直搬,要搬入倉庫疊好,一直到十一點多了,他們這樣在描述,在莫三比克的人,黃昏就是開始要睡了,因為那個地方,那麼貧窮,那麼窮困,白天沒有工作可做,他們也是無所事事,但是黃昏之後,大家就要睡了。卻是在這一天,人人精神都是很好。 用二個多鐘頭,二千包的白米,這樣二十二個人搬好,還疊得很整齊。然後,還在那裡歡喜、快樂,邊唱歌、邊搖擺,一邊唱歌、一邊搖搖擺擺。我們若想像南非的志工,那種邊走、邊唱歌,全身這樣搖,你看,那種的快樂,已經是十二點了。 在這當中,岱霖的先生,他有一些網友志工,他就在那個網路,開始將這個訊息、照片等等,傳上網路去,得到很多人的讚歎。這就是只是一段的開頭,再接下去,真的是很精彩!這不就是燈燈相傳?這不就是在黑暗昏沉、貧窮苦難的世界,已經鋪出了一條路。這種光也已經漸漸相續,一直延續下去,從臺灣引到南非,從南非到莫三比克。 看,這樣「光光相續長慧命」,大家做得很歡喜,沒有一個人說累,那種的歡喜,這是用「踴躍」二字,可以來說,大家那種法喜充滿。想到、看到,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人,一點都沒有貪念,就是很歡喜,可以更再付出,這種「心心念道傳法脈」,這實在是不簡單。 所以說,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在這裡,學在你有辦法,在什麼樣的時代,在什麼樣的環境的眾生,他的苦難,我們能夠去救他,這才是真正,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 所以前面的經文,「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 正法滅盡已 像法三十二 舍利廣流布 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為 其事皆如是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正法過了之後,像法三十二小劫之後,佛,華光佛住世,是十二小劫,華光佛滅後,圓寂、滅度之後,就是他的舍利,就是說,他的身形以及他的法,還是不斷流布在人間裡。 下面接著說,「其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彼即是汝身,宜應自欣慶。」 其兩足聖尊 最勝無倫匹 彼即是汝身 宜應自欣慶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那是佛陀對舍利弗說:華光佛,那尊佛是兩足聖尊,「最勝無倫匹」,那位,沒有人能再超越過的,這位大覺者。那位大覺者是誰?那就是你,舍利弗你現在,未來所成佛的華光如來,那個地方。這一切,你應該要很歡喜。這是佛陀為他的祝福。生生世世,累積福與慧,福慧叫做兩足,這樣兩項都很具足。 兩足尊: 佛的尊號 因佛在兩足 是於覺有情中 最尊貴者 又兩足 是指佛福慧兩足 所以,佛的尊佛,最尊敬的稱呼,叫做「兩足尊」,因為佛這二項都具足,你能夠成覺悟的人,必定福、慧都要具足,這個具足了福、慧,是在覺有情中,最尊貴,就是在菩薩群中,佛,他是超越了菩薩,所以這是覺有情中,最尊貴者。這樣叫做「兩足尊」。這樣是「最勝無倫匹」,沒有人能和他比得上,這就是已經超越一切的群眾。「兩足尊」就是,佛的福、慧兩足。這已經是在這段的偈文,前面的長行文結束之後,又再,佛又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以此偈頌結會令欣 言舍利弗 汝既受佛記 未來將成佛 應自欣慶 述明以此法會 之歸結也 所以,說話都要有個結語,所以這段(偈)文是,授記的結語,就是說,舍利弗已受佛記,未來將成佛。 這種描述於師徒的心態,佛是師,舍利弗是徒弟,師父向徒弟祝福之後,你要好好用功,你要自己要有信心,你要自己要歡喜。像這樣很親,很親的叮嚀。 所以:「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 爾時四部眾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等大眾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這就是稱為「四眾八部」。在這個大會,四眾,這個「四眾」就是指,比丘、比丘尼,還有優婆塞、優婆夷,這叫做「四眾」。「八部」就是天,天人、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這叫做「八部」,人家說「天龍八部」,那就是這個八部。 這段文的解釋,就是說,人、天、龍天八部等眾,全都集合,用恭敬心來見證,見證釋迦牟尼佛授舍利弗,未來能夠成佛的記。 此釋人、天 龍天八部等眾 集會敬恭 與會見證 釋迦佛授舍利弗 未來成佛記 「優婆塞、優婆夷」,那就是代表人間社會、國家,上自國王、大臣,下至老百姓,富有的、貧困的,不分階級,人間一切的人類,全都集在那個道場裡。那個法會是已經,佛陀說法四十多年後,開始希望大家可以集會,這是又再重新從小乘法,開始轉為大乘法的一個道場,是多麼的殊勝,多麼盛況的景象啊!所以他將之描述,除了人類,很多知道佛陀,這一次所要講的經,與以往不同,是大轉大乘法輪,所以要來聽法。 我們若回憶在,那時候在說<序品>時,那個道場的盛況,還不只是人類,還有天龍八部,全都集會來那個地方,等於是一個盛會。在那個地方,能夠大家來見證,見證於佛將要為某一位弟子,授記將來作佛。這個景象,真的不是用語言,有辦法可譬喻、言說,總之很莊嚴、很盛況。 所以這就是要平時不斷累積,行善、造福、結福緣。前後受記的機會,只是前與後,人人都有成佛的機會。人人心中都有一盞,還未點亮的燭光,所以燈燈相傳、光光相續,長出了慧命,能夠心心念道傳法脈,能夠佛佛相傳,全都是皆大歡喜。 那個道場真的很歡喜,希望很大,人人都抱著希望,將要得到佛授記,大家都隨喜祝福,多麼歡喜慶幸的一個大法會。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真正法法相傳,這樣這個人間就能夠祥和。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心得專區1015老龍薰法 虔誠是法 警惕是法 精進是法 法不在多在悟 日常行住坐臥 俱當思惟空性 萬法皆是幻 萬法皆是假 欲解如來真實義 即是回歸真實法 開示悟入重悟入 信解行證重證悟 破假顯真 藉假修真 歸家穩坐 五濁惡世火宅中 眾生需要救濟 眾生需要化導 喚醒眾生出離 我們慈濟人 如何淨心利他 如何和合互協 強化慈濟功能 幫助更多苦難 這是願如意足 清淨心具足萬法 萬法不離一念心 攝心不動現般若 真如摩訶般若 竪超三際大方廣 橫遍十方體相用 真如寂滅體是空 真如起行亦不空 大白牛車是覺道 破盡能所塵沙惑 證八地以上菩薩 一切智用起萬行 遮外惡而不入 持萬善而不失 鈴喻正導教化 萬行成就萬德 法無礙教法無滯 義無礙義理無滯 辭無礙言辭無礙 說無礙辯說無滯 我慢高山折 今日上人法髓妙法567集,說了一段公案,晝日持炬喻,點出聞知曉人也自迷,眾生長夜暗,光明破暗室,真實是如是,自覺理通明,慢心高山起,雖欲救群萌,若是無因緣,強作有我癡,有我就有所,無明起現行,因緣法方生,妙法甚難解,釋迦世尊悲,入三昧放光動地現瑞,與會眾生歡喜歎,無能知法義,若無大慈彌勒菩薩,利樂有情問,大智文殊菩薩,點出過往日月燈明佛者典故來回答,這般大法無人請法,又怎麼有幸得聽聞,感恩彌樂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法華會上佛菩薩,佛說一切法,隨他意語,應對方便說,眾生處處著,般若二十二年說,破執了真相,破自了小乘,呵斥焦芽敗種,執空是二邊,中道第一諦,連有個中道都不可有,若有又著有,金剛經云說佛有說法即是謗佛,若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能,燃燈佛不授記釋迦摩尼佛成佛,了了真空妙有,不變的正念隨順因緣不攀緣,隨順因緣方便開示,不變的是涅槃妙心,所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修行一大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行 果原 書於如是齋 2020.10.15 黃喜三 今日熏法香個人心得筆記 關鍵字和下手處 無量功德:懂得多,要趕緊去付出。付出就是“功”,因為我們的付出,別人受益,就是“得”。“得”者“德”也。為人付出是功,他人受益是德。 無所求地付出,以一切智起萬行,萬行成就萬德,就是“無量功德”;若因為懂得多,而看不起別人,增長的是愚癡傲慢,和業障。 熏法心得整理 佛陀時代,有修行梵志。認為自己懂得多,覺得他人都很愚癡。於是標新立異,在大白天,大太陽下,舉著火把到處走。邊走邊說:“天底下的人都是愚癡,不懂道理。” 佛陀憐憫,就問他:這麼懂道理,可否明白“四明法”?梵志不懂。佛陀問:一、天文地理可通達?二、宇宙運行的規律可明白?三、治國安邦之術可懂?四、護國用兵之道可明?梵志不知,心地慚愧,皈依佛陀。 人就是這樣,懂得一點,就瞧不起別人。生為萬物之靈,就居高自傲,要主宰萬物。不知眾生平等,六道輪回。今生為人,若守人倫道德,持五戒,來世再為人;若行十善,慈悲喜舍,來世可升天;若逆人倫,甚至亂倫,來世生為畜生。 而佛陀以平等的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所賜大白牛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 “其車高廣”,表“體相用”。體,就是真如本性。其“高”則豎窮三際,其“廣”則橫遍十方(三際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是空間;就是說“真如”,超越一切時空。);相,就是慈悲、智慧、平等,等無量功德;用,則隨眾生根器而起作用。牛吃草用手捧,貓吃飯用碗盛。眾生什麼樣的根器,就給什麼樣的法,令他受益。 “眾寶莊校”表以一切智,起萬行,萬行成就萬德。以慈悲智慧,無所求地付出,令眾生受益,成就無量功德。 “周匝欄楯”,欄楯外可防非止惡,內可持善不失;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四面懸鈴”表四無礙辯才。 一是法無礙,對佛說的法沒有障礙,能夠複述,能夠傳法; 二是義無礙,“義”是義理。對佛法的義理,通達無礙; 三是辭無礙,語言沒有障礙,表達清晰。 四是樂說無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樂於傳法。 所以我們需要法。得法之後,我們可以用種種方法,行慈悲喜舍,就會歡喜無量。付出令人受益,就是無量功德。 惟智薰法香 燈燈相傳增道明 光光相續長慧命 心心念道傳法脈 佛佛相授皆歡喜 看見上人用燈燈、光光、心心、佛佛的疊字來寫手札,感到很特別,也很歡喜。 燈燈代表佛,光光代表佛子,心心也是佛子的心,我們的心要來印佛心,學習佛佛相授皆歡喜。 這當中最重要的觀念是法脈的傳承。法脈傳承要自己先慧命成長。 燈燈相傳增道明,不同的佛相傳大法,讓大道更明朗。 光光相續長慧命,佛子願意將佛光不斷相傳,自然增長自己的慧命。 心心念道傳法脈,以佛心為己心,心心念念在菩提道,才能將法脈傳好,不偏差。 佛佛相授皆歡喜,佛最歡喜的就是人人成佛,所以佛看到佛,也互相傳授,彼此皆大歡喜。 記住,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惟智有感於三位同修的薰法香筆記,趕緊提起精進心,完成此心得。 惟智虔誠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