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法雨
我們若是以這樣來想,感覺不可思議,菩薩這麼多!沒有錯,菩薩有這麼多。光說人間,現在的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口,人人若皆有佛性,人人不都全是菩薩嗎?人人不就全都是佛?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你,因為你將來也會成佛。所以說來,在佛經中就是用尊重——尊重所有的眾生,人人本具佛性;從種善根開始,或者是已種善根的人,或者是善根已成熟的人,前前後後都陸續成就時,每一位都與佛同等。
所以,人人本具佛性,眾生皆與佛平等。大家若都能夠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會對人人起恭敬心,我們就不會執著人、我,彼此之間一直因緣果報。我們若真正想要解脫,必定要先了解。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終於在那裡入定之後發光現瑞,這段時間已經「時成熟」,所以從三昧起,就是說已經開始開眼看看周圍大家。那時候,在這一大群菩薩中,二十億菩薩中,他看啊,其中看到妙光菩薩。「妙光」的意思,那就是「以根本無分別智證於實相而發生智慧之光,以德立名」。 ⊙妙光:妙智之光。謂以根本無分別智證於實相而發生智慧之光。以德立名也。 「以根本無分別智」,無分別,無分別人我相,這種與大地眾生共生息,這種沒有人我的分別,這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人人根本所有的,只要我們真正用心,佛陀的開示我們就能夠悟入,這就是用根本智來接受佛陀的教法,一觸就悟,我們就能夠開悟了。這就是「實相」,實相就是道理,用根本的智慧去證悟宇宙間事物的真理,這就是「以無分別智證於實相」。就要有這種很清淨的智慧,才能夠證悟宇宙萬物實相的道理,「而發生智慧之光」,你若和真理契合,智慧的光明就會發揮出來。 我們有根本智,我們要去體會宇宙萬物的真理,必定要從我們的內心真正的清淨,才有辦法發揮智慧的光明出來,所以「以德立名」,叫做妙光。妙,就是妙智之光,很微妙的智。他是根本智,他是無分別智,人我平等的智,這種智慧才能夠體會宇宙萬物真理實相,如此智慧才能成就。 所以下面再說:「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文殊菩薩就說,當時日月燈明佛開始出定之後,他看到妙光菩薩,就對機向妙光菩薩說大乘經。所以「因妙光」,那就是有對象,針對一個人來說話,這個人一定就是在這群菩薩中智慧最高。要說的大法就是要根機能夠接受的人,所以我們就能知道,當時那位妙光菩薩是菩薩中的領導者,所以日月燈明佛就是對機,將妙光菩薩為當機者,來承擔領受這個法的人。 這是佛佛道同,佛要說什麼樣的法,就要普被,這個人能夠受大家信任——你若相信,我就相信。眾生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所以,「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是日月燈明佛為妙光菩薩所要說的大乘經,它的名叫做「妙法蓮華」。「妙法蓮華」,它是「教菩薩法」,這個法是「佛所護念」。所以佛法當機要如何領受,是佛陀那麼寶貴、珍重在他的心懷,佛佛道同,多麼寶貴的大乘法,不是隨便人都能聽得進去。 所以妙光,「因妙光」為什麼特別呢?因為「燈明佛表本覺理也」,表示他是本覺的道理。 「妙光表始覺智也,以此理非智不能契入。又此妙光人人本具」。 ⊙因妙光:燈明佛表本覺理也,妙光表始覺智也,以此理非智不能契入。又此妙光人人本具。 本覺與始覺,我們人人都有本覺,本覺就是掩藏在我們內心裡。始覺,是開始又有這個因緣學佛,聽法之後開始能夠覺悟,開始覺悟就開始要投入,這叫做始覺。其實,我們若沒有本覺也無法覺悟,所以我們有本覺在,再聽到的時候,開始又啟發我們,這就是本覺與始覺的意思。這是對機與當機。 「以此理非智不能契入」,這個道理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夠契入,這就是「妙光」的意思。人人本具,我們人人都有妙光本具的智慧在。所以希望大家,我們在聽經,你們一定要從內去體會外面,從外面收入內心,好好來「思」,叫做「聞、思、修」。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0130916《靜思妙蓮華》 啟發內心妙智之光
莫執著未來
一位師兄提問,其他佛教宗派都主張如何修行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是東方琉璃世界,那麼慈濟宗門的弟子將來往生何方?上人明確表示,慈濟人發心立願行菩薩道,將來當然還是乘願再來人間行菩薩道;不過此時就要照顧好這一念心,不再讓心迷失。 「絕對不是信仰哪一個宗教就可以保佑自己將來往生何處,這是有所求的心態;學佛修行也有所求,但是所求的是佛法,求得佛法來修行── 修心養性、端正行為。」 「修行的功德,是要看自己受用多少、改變多少,而不是求得多少,求得多反而障礙多。」上人說,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感恩有那麼多人成就自己,應當善用此生奉獻世間、用愛回報人群,也不需要擔心將來會輪迴到哪一道。 師兄仍然困惑表示,娑婆世界終究會壞滅,慈濟宗門人未來的佛國土在哪裏?上人回答:「不只是娑婆世界壞滅,只要一念偏差,就算要修得往生淨土,西天淨土也會壞滅;要修禪定,卻執著於未來要成佛,禪境也會壞滅。在日常生活中,禪的意思就是『靜思惟』,要靜心思考、融會貫通道理。」 「不要總是擔心自己將來會到哪裏去,這個念頭一定要放下;『不為自己求安樂,只為眾生得離苦』,眾生都能離苦,難道你還會在苦難的地方嗎?不會,放心。」 【靜思小語】淨土在何方 只求天下眾生得離苦,而不是煩惱自己將來會去到哪裏。 恭錄自 慈濟月刊 【第629期】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
往生後一定要往西方極樂世界嗎?
有人問:未進入慈濟前,一心修持淨土,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加入慈濟後,很贊同慈濟的精神,但師父並不鼓勵大家到極樂世界,這讓我感到進退兩難? 上人開示:不是不鼓勵,反而更希望生活中每個當下就是極樂世界。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心淨即土淨,歡喜心就是淨土,以佛心為人群奉獻,為社會服務;用佛心看人,人人皆是佛,則處處是淨土。家庭淨土、生活淨土、人間淨土,當下就是極樂世界。反之,如果放下一切,什麼都不做,只一心想往極樂世界去,這是消極的信佛,這才是我所不鼓勵。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著作《生死皆自在》
序品第一(本品大意)
妙法蓮華經序品,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皆是阿羅漢。這是具足了六成就,在靈山法會上,諸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龍八部,四眾弟子,國王大臣們,通通來到這個法會上。最先提到阿羅漢的名字是因為他們是這次佛陀說法首先要度的對象。 佛陀說完無量義經,進入無量義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彌勒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世尊放光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意思?文殊菩薩就說,他在很久遠以前也看過日月燈明佛有相同的瑞相,這時候就是要準備說大法。這個法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佛陀入無量義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這一段稱為離言法華,因為佛陀沒有說一句話。文殊菩薩回答日月燈明佛有相同的瑞相,相同的說法與傳承過程,這是佛佛道同。 日月燈明佛說完法華經,進入無餘涅槃,他同時也授記德藏菩薩。彌勒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的時候用的是一大段的偈頌,是佛陀放光所照見的景象,其實內容描述的都是菩薩道的重要做法。這是經文描述的,在現代,你看大愛台的人間菩提,可以看到一樣的內容。佛陀的本懷是希望我們將這些法都能法入心,法入行,入人群,行菩薩道。 這一品的最後有一位求名菩薩,雖然一開始貪著名聞利養,因為曾種諸善根因緣,也隨順的行菩薩道而且具足六波羅蜜,所以他最後仍然可以成佛。文殊師利菩薩最後告訴我們,佛陀放光明其實是要助發實相義,未來佛陀將會繼續說法,詳細的說法,讓三乘人的疑悔都斷除為止。所以這是教我們如何行菩薩道,覺行圓滿,能夠成佛非常重要揭開序幕的一品。 活動照片 (攝影蕭嘉明)
0 評論
發表回覆。 |
Details
讀書會及導讀人團隊介紹靜寂心地是道場,慚愧發露誠懺悔,毫釐之偏差以千里,一念覺悟歸向自性。
出泥蓮華不染塵,高原掘井得甘泉,困境自省身懷明珠,分別智慧照第一義。 封存檔
五月 2023
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