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重點--高明智師兄
「心性本淨湛寂是萬有真諦理,名一切財物;秉慈運悲自行化他大乘功德,名佛法寶藏。」
在慈濟精進學習或教育訓練上課的時候常常聽到一句話,某某老師或某某師兄(姊)有很多寶,要趕快來挖寶。上人今天明白告訴你,什麼是佛法寶藏,什麼是一切財務。「心性本淨湛寂是萬有真諦理,名一切財物;秉慈運悲自行化他大乘功德,名佛法寶藏。」 另外,我們學佛最不容易理解的空,「畢竟空」,今天也講了。秘藏也開示了,「秘藏者」,即二空所顯自性清淨心,無名無相,真實要妙,故名真要。因為經文有真要兩字,上人為了解釋真要,就講到秘藏。所以上人今天一開始就說了一句「大家要用心啊!」這是很少有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這就像是一位好心的司機,提醒乘客,現在要開快車,要注意。或是機長提醒乘客,可能會遇到亂流,要繫好安全帶。上人開示結語要大家多用心,這次一開始就提醒大家多用心,真是用心良苦。 這麼重要的開示,上人用南非菩薩的例子貫穿,我聽著聽著印象最深的是他們是用心、用愛、甘願付出。我們來看上人評價南非是怎麼說的。 看,這就是她們用心用愛,那分很甘願去付出,只要她們肯發心,菩薩道就沒有難行。我們幾天前說「難行道」,對慈蕾,南非這一群菩薩,對她們一點都不困難。因為她們的生活不是好過,人人的生活都是很貧困,她們的心卻很富有,她們已經在非洲開闢第六個國家了,非洲六個國家都有慈濟人,到六個國家布善種子,一個一個國家一直帶出來了。在那個地方,最貧窮困難的地方,只要有善種子出來,她們就能幫助更多人。 所以這是愛的力量,我們要向她們學,她們進來…慈蕾十六年而已,十六年間一直步步向前前進,每一次南非的畫面出來,少不了她,她這樣步步精進,哪怕是病苦,但是她還是同樣沒有停歇,還是用很快樂的心情,「我才十六歲而已,因為我入慈濟十六年。」雖然人的身體,實際的年齡七十八歲,剩下還有多久呢?用十六歲的心情,很活潑,在這個團體中;用人生無常,已經歲數這麼大了,還有多久可以做,用這種心情在精進,捨不得浪費時間。想想看,這種拚命做慈濟,用她的生命投入人群,做人生命中的貴人,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所以無處不道場,處處是道場,這就是她們「心性本淨是萬有真諦,名一切財物」。雖然她們很貧困,她們卻充滿了一切財富,沒有她們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她們事事都做得到。這就是不困難,因為有一切法在她們的內心,所以一切財物,很豐富。 這我們人人都本具,眾生本具如來藏,所以我們人人都有這個萬有真諦理,「名一切財物」,我們人人都有,只要「秉慈運悲自行化他」,這種大乘功德,這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財富。慈,因為有慈心,慈心就是將一切眾生當成是我們所有親愛的人。四生五道無不都是佛的孩子一樣,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只要我們好好運用慈悲,自行化他,這種發大乘心,這就是功德。外要去實行,內要好好自修,這就是佛法的寶藏。這個佛法寶藏就是真如藏識,也就是心性本淨,本來清淨,我們人人要用心,去體會我們這念心。 舊法新知--高秀霞師姊法語法雨
法語法雨剪輯內容為初體字部份--真空妙有
20150910《靜思妙蓮華》妙理真空望子成道(第650集)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理性本淨明真如法,因由一念而起戲論,先因遊戲來入此宅,三界唯心妙有真空。」 ⊙「飢渴惱急,甚可怖畏,此苦難處,況復大火。諸子無知,雖聞父誨,猶故樂著,嬉戲不已。」《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是時長者,而作是念,諸子如此,益我愁惱。今此舍宅,無一可樂,而諸子等,耽湎嬉戲。」《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雖聞父誨,不肯信受,正明無機緣,不受教即無知。故云:稚小無知,猶故樂著,既無大志,復著三界。 ⊙世間父慈憂子不成道器,況如師亦如慈父。望子正念,受教持善法,今見子不受教法,而益我愁惱。 ⊙子不受大化,增父憂愁苦惱,故曰益我愁惱。愁恐墮苦,惱其不受大法。 ⊙今此三界舍宅,無一可樂,正明根小機淺,不能接受大法,即是稚小無知。猶故樂著者,既無大志,復著三界。 ⊙而諸子等,耽湎嬉戲:由著見思,耽樂之甚,耽湎淪溺不出,舍宅無一可樂,明三界五趣是苦。諸子耽湎嬉戲,明眾生執苦為樂。 【證嚴上人開示】 「理性本淨明真如法,因由一念而起戲論,先因遊戲來入此宅,三界唯心妙有真空。」 理性本淨明真如法 因由一念而起戲論 先因遊戲來入此宅 三界唯心妙有真空 人人都有清淨真如的本性,真如就是諦理,我們學佛就是為了「理性本淨」,要「明真如法」,去探究本來清淨的真如本性,這個道理。我們的內心真如在哪裡呢?就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的境界、一切的人事物中。離我們這麼近,也沒有離開我們平時生活,這樣要找有困難嗎?一點都不困難。只是「因由一念」,這一念就是貪欲,「而起戲論」。 有了貪欲,在外追求,不只追求物質,也追求很多的學識。學識,是不是有助於我們找到真如呢?也是沒有啊!因為一念傲慢的心,不肯用信心來接受,只是用學識來和大家辯論,如何辯得讓你無法伸展你的理論,這種的學識叫做「戲論」。這就是世智辯聰。 既然發心學佛,道理清楚擺在我們眼前,就深心依教奉行。不過,世智辯聰的人,同樣聽法,卻是「因由一念而起戲論」,起自這一念貢高、傲慢,不能用很純真的心接受這個法。 「先因遊戲來入此宅」。他學佛不是真實受用,只是學來遊戲的,學來批判的,這就是沒有體會到「理性本淨」。任憑你怎麼論,其實道理就是道理,本來就是清淨。凡夫這種世智辯聰,不用單純的心來體會真如本性的道理,一念間的偏差,就會去戲論,就會去遊戲。在這個三界中,雖然遇到了佛法,還是照常貪、瞋、癡,讓煩惱、無明覆蔽了整個心,不知如何脫離,只是空過時日,將佛法用在不正確的人生中。 「三界唯心」,我們應該很謹慎這念心。難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在這個時代裡,得到人身,也得聞佛法,要及時體會「理性本淨明真如法」,一念心用功在這裡。若能這樣,自然就能瞭解「妙有真空」。 妙哉啊!這個道理是這麼的美,這麼圓滿,與一切的事物,都沒有一點點障礙。因為它是清淨,它是妙有本空,它是理性本淨,它是真如法,那就是妙理真空。道理若能知道,每天真的是法喜充滿。 常常聽到,問環保菩薩:「這樣做會很辛苦嗎?」他們的回答:「很歡喜,不辛苦。」這就是真如的本性,真真正正去付出,身體說不累是騙人,雖然累,不過內心是很歡喜,願意付出。這就是那一念心懂得疼惜大地,懂得惜福,願意回收。 像這樣的心是「理性本淨」。看看塑膠製品,它本來是清淨的,是人去污染它。污染的東西放在塑膠上,經過了惜福的人把它撿回來,用心整理過,這個東西還是乾淨,再將這些塑膠還原再製,又是新的東西。這不就是「理性本淨」嗎?它的本質就是清淨。物理──物,東西看得到;理,摸不著。是人將各種的物會合製造完成。若將它分開,什麼都沒有。這個「沒有」的裡面,有它的道理存在,任何一種物質都是如此。 總而言之,這種道理很微妙,我們若用心「明真如法』,好好透徹瞭解之後,就會明白「三界唯心」。我們如何保護大地?如何調和人心?如何回歸真如本性?也是唯一心。 「妙有真空」,妙有是從真中生出。我們學佛要用心「理性本淨明真如法』,不要因為一念起戲論。佛法是要用在真正日常生活,我們要法入心、法入行,在人群中去發揮造福、結好緣,這就是學佛的方向。不要浪費時間,遊戲來入火宅。所以大家要用心於一心,妙有真空,真空妙有。
譬喻品第三(本品大意)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聽到佛陀要大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而且很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無有餘乘唯一佛乘。內心非常的興奮歡喜,有一種以前不曾有過的法喜。他說他今天才知道自己真正是佛所護念的孩子。佛陀告訴舍利弗,他們過去生的因緣,並且為他授記。清楚明白的說當你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國名離垢,劫名大寶。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次當作佛。 四眾弟子看到舍利弗被佛授記及佛陀轉大法輪說出真實法,心中大為歡喜,踊躍無量,紛紛來供養佛。那時,舍利弗雖然已經沒有疑悔,但是仍然請世尊願為四眾說其因緣,令離疑悔。佛告舍利弗,今天要用譬喻來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人,也是用譬喻才能夠理解。這時世尊就說了一個三界如火宅的譬喻。 在某一個國家的一個大城市裡,有一位大長者,年紀很大,財富無量,他有很多的田宅及很多僕人。他的家很廣大,但只有一個門,有一天忽然起火,房子燒起來。而這些孩子們,仍然在火宅內,繼續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心裡並沒有察覺,所以都沒有想要逃出來。這個長者就趕快想辦法,我應該告訴孩子們,這個房子已經被火燒了,大家趕快出來,才不會被火所燒害。這些孩子,只顧著玩,根本不相信。長者想,我還是用一點善巧方便,才可以讓這些孩子不會受到大火的燒害。父親知道孩子心裡所喜歡的,就告訴他們房子外面有種種好玩的羊車、鹿車、牛車。 等孩子都出來之後,長者給孩子的是最好的大白牛車。因為長者不忍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又在三界中輪迴,受苦受難。所以用三乘來救度眾生,聲聞乘就是羊車,辟支佛乘就是鹿車,大乘就是牛車。如來是眾生的父親,最後都以大白牛車來度化眾生。長者是為眾生才這樣做,是沒有過錯的。說三乘法是善巧方便,了解的人就能信解,這些人要為他們好好地說妙法蓮華經。
0 評論
發表回覆。 |
Details
讀書會及導讀人團隊介紹靜寂心地是道場,慚愧發露誠懺悔,毫釐之偏差以千里,一念覺悟歸向自性。
出泥蓮華不染塵,高原掘井得甘泉,困境自省身懷明珠,分別智慧照第一義。 封存檔
五月 2023
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