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十妙乃指十種超勝之不可思議而言。智顗解釋「妙法蓮華經」(法華經)經題中最初之「妙」字,謂之包含十義,而分別說迹門十妙、本門十妙、觀心十妙。此說見於法華玄義卷二上、卷七上等。門之十妙屬於法華經前半十四品,係基於方便品的諸法實相之意,而謂藏、通、別之三教與菩薩等之九界為權(方便之法)。與圓教、佛界等之實相對比,權是粗、實是妙(超殊勝)。若自開除執權之心,以表顯實相之意義而言,則權即實、實即權。法華一乘圓教是權實共妙之絕待妙;法華之妙與法華以前諸經之粗相較,為相待之妙,若泯絕相待之言語思慮,則為絕待之妙。又本門之十妙屬於法華經後半十四品,係依據壽量品中開迹顯本之義,以明久遠本佛之妙。觀心之十妙則是觀照實踐法華經本迹二門所說之真理。又本迹二門之十妙各具心法妙、佛法妙、眾生法妙之三法妙,及相待妙、絕待妙之二妙,合為一百二十重。若本迹相對比,則迹是權、粗,本是實、妙。茲略述迹門、本門、觀心之十妙如下: (一)迹門十妙,即:(1)境妙,智的對象之境為妙。(2)智妙,觀照之智慧為妙。(3)行妙,實踐覺悟之行為(所修之行)為妙。(4)位妙,實踐階段之階位為妙。(5)三法妙,真性、觀照、資成之三軌為妙。即對境、智、行三妙之果而言,此為三法妙,準此加以類推,三道、三識、三佛性等十種三法亦為妙。(6)感應妙,眾生之根機與佛之應現。即導者與被導者之作用為妙。(7)神通妙,佛之身業為妙。(8)說法妙,佛之口業為妙。(9)眷屬妙,親近佛陀,受其利益者為妙。(10)利益妙,又作功德利益妙。受益之效果為妙。以上十妙復分為自行(自求菩提之實踐)與化他(教導他人)兩種,(1)至(4)是自行之因,(5)是自行之果,(6)至(8)是化他之能化(導手),(9)、(10)是化他之所化(被導之手)。 (二)本門十妙,分別為:(1)本因妙,從本佛之因而言,其修行之因為妙。(2)本果妙,依其因而得本佛之果為妙。(3)本國土妙,本佛所在之國土為妙。(4)本感應妙,本佛以悟智救度眾生之作用,與被救者之根機相應,故說妙。(5)本神通妙,本佛悟道之初,為救度眾生而示現之神通為妙。(6)本說法妙,本佛悟道最初之說法為妙。(7)本眷屬妙,最初依本佛被教化者為妙。(8)本涅槃妙,本佛之涅槃常住,本來具足,異於為教化人而示現之涅槃。(9)本壽命妙,本佛能自在地示現長短不同之壽命,其壽命為妙。(10)本利益妙,謂本佛給予之利益為妙。以上十妙復分為自行與化他二種:(1)是自行之因,(2)、(3)、(8)、(9)是自行之果,(4)、(5)、(6)是化他之能化,(7)、(10)是化他之所化。迹門之目的乃在斷迷妄、悟中道,故詳說自行之因;對此,本門係表佛是久遠佛,乃菩薩漸增長中道智慧,漸次減少變易生死,故詳說自行之果。如此本迹互異,但其不思議之境界則無差別。 (三)關於觀心十妙,雖在法華玄義中無詳說,但可由湛然之十不二門之說理解之。〔法華玄義釋籤卷二上至卷七下、法華經綸貫、法華十門觀心十妙釋〕(參閱「十不二門」374) p436 《妙法蓮華經》
蓮華。乃妙法之巧喻。蓮花根生在泥裡,泥上面是水,水再上面是空中。蓮華比喻巧在於用這說三法。未明白事實真相,是眾生法。整個了解,全部真相明白,覺而不迷了,是佛法佛。全體,是心法。泥表六道凡夫,水表十法界,四聖六凡。全體表是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 學佛悟道理,明白後要入,入而能證,證而能果,才有受用。入得深就證得深,入得淺證得淺,此喻巧喻也。 釋迦牟尼佛示現世間,經過四十年,從阿含、方等、般若的誘導,到最後八年,這才把整個事實真相,原原本本的給大家指示出來,和盤托出,這是一乘妙法。 一乘實相,即染而淨,非離染有淨也。以蓮花比喻,它清淨,沒有離染。它是即染而淨,染淨是一是真淨。 妙法,即自心之別名。眾生法、佛法、心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是體,眾生與佛是用。 妙法。這部經有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是跡門,後面十四品是本門。本跡二門無所不妙,古德把它各歸納為十條,跡門十妙、本門十妙。 跡門十妙 跡門,跡是跡相,從事相上看。 1. 境妙,境是境界。境界無量無邊,本經有十如是境界,十二因緣緣覺境界,四諦聲聞境界,菩薩二諦、三諦、一諦、無諦的境界。 2. 智妙,智有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正智、邪智。一切智慧皆是從一切種智當中所生。佛智慧圓滿,無量無邊,九法界眾生皆不能及。 3. 行妙,一行一切行,一了一切了,妙智導行。念佛法門,念念求一心不亂,是一切行。 4. 位妙,位是位次。大乘法,菩薩位次有五十二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妙覺是如來位,究竟果位。十信位,通常不說,因其進進退退。入住之後,就不退,步步上升。妙覺如來地不算,純粹講菩薩位是四十一個位次,此地講位,就是四十一個位次。 位,妙在哪裡?不要經過這些次地,稱之頓超,一發心就直入如來地,這位太妙了。本經龍女八歲成佛,是頓超。 5. 三法妙,是三軌,軌是軌道,原理原則,三條原則,真性、觀照、資成。名雖三,實為一。真性、真如本性是體,觀照是自受用,資成是他受用。真是理,照是慧,資成是定。 6. 感應妙,感是眾生有感,應是指如來、佛菩薩有應,是感應道交也。感應相當複雜,佛法有四句,冥機冥應、冥機顯應、顯機顯應、顯機冥應,把感應道交事理皆包括。 感應的理,妙在難懂。佛心是真性,盡虛空界、盡法界、盡眾生界。感應道交之事,佛沒來,我們也沒去。為什麼不來不去有感應?眾生能以圓機感佛,佛即以妙應應之,如水不上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現於眾水。 7. 神通妙,神是神奇難測,不可思議,常識不能理解。通是通達無礙。佛法講,「六通三明」,把神通分作六大類,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每一類包括的境界都是非常廣大。本經經文,佛說,「入於無量義處三昧」,顯出神通之妙。三昧是定,無量義都是從定中流出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一切經論就是無量義。如來,無謀之應,善權方便,稱機宜變自在,妙不可思議。 8. 說法妙,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佛講,諸法實相,無論心相、色相,無不是清淨寂滅。說大小乘之法,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妙不可思議。經云,如來以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眾心悅可。 9. 眷屬妙,佛在家有眷屬,出家之後有法眷屬。這眷屬是師生關係。佛是老師,跟他出家學道是他的學生,在家跟他學道也是他的學生,凡是跟佛學法、學道皆是佛的法眷屬。 10. 利益妙,二十八品,品品皆獲得功德利益,見佛的光明,聞佛說法,這功德是真實,沒有空過。經文說,「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佛說法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是以平等心,對於任何人絕沒有偏愛、偏重。佛教學目標,個個眾生都成佛道。唯有眾生根性,利鈍差別不同,利根者先成就,鈍根者後成就。 本門十妙
跡,是從釋迦牟尼佛示現跡相上說。本,是說他的原本、根本。猶如唱戲,跡是舞台上所扮的相,本是卸妝後的本人。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降生在印度,為淨飯王的太子,這是跡。什麼是他本來面目?本門十妙是講他的本來面目。 1. 本因妙,佛自己說,他成佛以來,已經超過「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祗劫」。《梵網經》,佛到娑婆世界來有八千次。佛發心能修成佛,乃佛之因心與果地覺相應,是為妙也。 2. 本果妙,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應化示現成佛,不是在這一生才成佛,久遠劫前就成佛了,有因必有果,而此因是久遠之因,這果是本來之果。這樁事情佛平時很少說。 機緣未熟,許多甚深事理佛不說,因一般凡夫不能接受。法華以前佛方便說,隨順眾生知見說。到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機緣成熟,佛才說出他本地所證之妙果。 3. 本國土妙,佛證得佛位之後,說法教化,所居就是一真法界,是如來本國土。常言說,佛居淨土,眾生住穢土,娑婆世界是穢土。實在講,佛與凡夫所住國土並沒有兩樣。萬法實相,是不二法。淨穢是二法,故知其不真實。心清淨,娑婆轉淨土。跡門眾生不如佛,本門理上眾生與佛無二無別。論事是跡相,有迷悟不同。理體是本,沒有不同。 4. 本感應妙,感應道理通三世,現前能感之機,皆是過去世因緣。眾生領悟有深淺,成熟、沉淪。非佛菩薩所應不平等,感應實在是平等、不變。原因在於眾生習氣、煩惱厚薄不等,煩惱輕這一生成就、成熟了,煩惱重等來生來世才能成就。佛以悟智救度眾生之作用,與被救者之根機相應,故說是妙也。 5. 本神通妙,神通,「天然之性,通古通今,通自通他」,沒有障礙。《楞嚴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根本是一精明,精明之體是法性,有情眾生之佛性,性一不二,性中相通,無有障礙。一乘教義,沒有古今、方所,道理就在此。《法華經大成》,「無邊剎海,不隔毛端」,彈指咳嗽,聲震大千世界。佛悟道,為度眾生示現,神通之也妙。 6. 本說法妙,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一法不說法。 佛門教學種種施設亦在說法。供花,花在說法。花表修因,六度萬行。供果,果在說法,果是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如來果。見到供果,早點證果。見到供花,趕快修行。 7. 本眷屬妙,十方大眾,來參加靈山盛會,皆是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本眷屬,人人與佛皆有關係。等覺菩薩為什麼不認識這些人?不知其數?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是障礙。如他把那一分生相無明斷盡,一切放下,就通達究竟圓滿無有障礙。本性智慧、福德全都現前,本有家珍,不從外來。 8. 本涅槃妙,涅槃梵語,意不生不滅,究竟證果,是本有。《心經》,「無智亦無得」。《楞嚴經》,「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成佛證得。佛在大經裡,把這些大道理,轉識成智、超凡入聖這些綱領,都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只要能信得過,認真修學,必能證得。佛之涅槃常住,本來具足。 9. 本壽命妙,佛無量壽相,法性身不生不滅。佛從最初聞法發心修道,一直到證到如來位,這段期間稱之為壽量。壽命有沒有盡?沒有,成了佛,成了佛也沒有。為什麼說成了佛也沒有?成了佛之後,還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普度一切眾生,行菩薩道。由此可知,從跡相上來說是真無量,不是假無量,這是本壽量妙。壽量是眾生見解,而在如來上是從體起用而已。佛能自在示現長短不同之壽命,其壽命為妙。其實體無邊,用也無盡。 10. 本利益妙,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無上利益,最圓滿、究竟的功德。推究根本,佛在大通如來那個時候,所學的是古老教學方法。學講經從複講學起,從小座講起。真學東西,唯有真實才能夠傳道、弘道,切要實際。經所謂,「六百八十萬億恆沙之眾獲益」,當然都是多生多劫的緣分。 以上十妙復分為自行與化他二種:(1)是自行之因,(2)、(3)、(8)、(9)是自行之果,(4)、(5)、(6)是化他之能化,(7)、(10)是化他之所化。
0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