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
『有一次我老公說週三想請十位男性友人來家裡吃飯,因為我學過筵席料理,他問能否招待他們?我一口答應。週日就開車去買了一大堆的海鮮牛肉豬肉蔬菜回家,週一先滷滷味,週二作涼拌菜、把該醃的醃上料使其入味、還搓了一大盤的獅子頭;週三向公司請假一天,早上五點就開始起床工作,除了做菜之外還要打掃房子、佈置餐桌,到了晚間六點,終於一切就緒,餐桌上擺了鮮花、燭台、全套亮晶晶的餐具以及連甜點水果在內的12道菜,我也把自己和老公打扮得端莊得體,坐在沙發上恭候貴客光臨。 但是約定的時間到了,一位客人也沒出現,那晚下大雨、老公說或許是因大雨阻塞了交通。 等到又過了半小時還是沒人出現時,老公終於打了電話去詢問。 掛斷電話、老公像是洩了氣的皮球般跌坐在沙發上,用有氣無力的聲音對我說:「老婆,對不起!我記錯了,請客是下個禮拜三。」 轟的一聲!我眼前的世界陡然爆裂開來,一片片碎片像冰雹般落下打進我心裡,一股很深的寒意從腳底傳遍全身。我想到這四天不眠不休繃緊神經的日子,竟然因為一個如此錯誤的疏忽害我所有的心血努力全然付諸東流。 我想嚎啕大哭卻沒有眼淚,我想破口大罵喉頭卻擠不出一絲聲音,整間房子陷入沉寂… 不知過了多久?兩個孩子下課陸續從外面回來,見氣氛不對立刻躲到房間裡不敢出來。 我和老公一人坐一張沙發彷彿木乃伊沒有動靜,他知道闖了大禍,平日的甜言蜜語打躬作揖都不敢使出來了。 隨著時間過去,我的腦筋逐漸恢復運作。 我開始思索要如何處理? 看他一付待宰羔羊的可憐相,我如果大發雷霆甚至掀了桌子都是應該的,但是對我、對他、對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 我想到那些被處死刑又遭國王特赦的犯人,他們那種死裡逃生的感覺一定是終生難忘的! 是的,我真的很委屈,甚至想到再隔三天一切的辛苦都還要全部再重來一遍,我就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是錯誤已發生、傷害已造成,我發脾氣又能挽回什麼? 可是,我卻可以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表現出我的寬容、我的體諒,我的孩子也會因此學會一個重要的功課。 我在心裡做出了選擇,先對自己微笑稱讚了一下,然後站起來去牽老公的手,用愉悅的聲音說:「Honey,感謝主賜給我們這個機會能全家安靜地享用一頓盛筵,去叫孩子出來吃飯吧!我再把湯菜熱一下。」 我永遠都忘不了老公眼中那一瞬間散發的光芒,深深無可言喻的感激使他抓緊我的手一直聲地說:「好!好!好!老婆,謝謝!老婆,謝謝!」 兩個孩子也迅速換上正式的服裝出來用餐,那天晚上餐桌上氣氛是空前地甜美,老公不斷地為我斟酒挾菜好像我是新娘子,孩子歡喜的也像在吃父母的結婚喜宴一般。 後來老公說下週請客不要我作了,請客人去餐廳吃吧!但我堅持一定要照原訂計畫,讓客人吃我親手作的料理,雖然又再辛苦了一遍,但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心中深有所感:一個該當受責備的人,你放棄責備他的權利;可以跟他算帳、你卻把他的債務一筆勾銷,沒有比這時更能顯出一個人的愛心。 這可能是夫妻之間,可能是朋友之間,可能是與父母,甚至是和同事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願意付出去關愛一個人時, 要道歉,也要道謝; 要認錯,也要改錯; 要體貼,也要體諒; 是寬容,而不是縱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 是慰問,而不是質問;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為對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對方諸多要求; 這樣,相信我們的家庭會更好,我們的社會,國家也會更美好! 證嚴法師靜思法語:「心平氣和做人處事的修養,有千萬種,但是心平氣和是修養中的修養。」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of cultivations for calmness and conduct, but peace of mind is the best cultivation. 分享十分有趣的文章! 作者:張瑞雄/剛退休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心眼〉 心眼兒這東西,很難說清楚! 想多了,小心眼! 想少了,没心眼! 一直想,死心眼! 不想吧,缺心眼!...… 這心眼也不知長什麼樣? 昨天遇到個富二代,說自己是什麼集團公司的接班人。 我都忍不住笑出聲了,一個集團算什麼?事業能有多大?我在8歲上小學時, 老師就說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三民主義的接班人; 這事我都没向任何人透露過! 因為我深知,做人要低調,一定要有組織紀律觀念。 如今都六十多歲了, 到現在中央也没人來找我談具體怎麼接班, 但我仍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堅持默默地潛伏在社會底層的老頭子和老太太之中,等待。 内心一直反覆默念那句誓言:時刻準備著! 半個小時前,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問我需不需要贷款? 我說要! 對方很高興,問要多少? 我說:就50億! 他問:有抵押品嗎? 我說:有樓! 對方問:哪裡的樓? 我説:圓山大飯店! 對方問:你是什麼人? 我回答說:國家未來的主人! 對方把電話掛了….. 其實,接不接班不重要,快樂心態才重要!金錢地位不重要,睜眼活著最重要!祝大家天天都開心! 【未婚妻 愛上別人】
盧梭在22歲那年,舉行訂婚宴。 不料,他的未婚妻愛麗爾在婚宴上,卻牽著另一個男人的手, 對他說:「對不起,我愛上別人了。」 呆若木雞的盧梭,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無地自容。 這真是莫大羞辱啊! 經過短暫的思索後,盧梭決定離開這個讓他傷心的家鄉,開始了流浪生涯,從瑞士到德國,再到法國…… 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重返故地,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30年後,盧梭回來了,雖然兩鬢斑白,但他已經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有位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愛麗兒嗎?」 「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做了我的新娘。」盧梭微笑著回答,一臉的輕鬆。 老朋友:「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親戚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 盧梭:「我很難過,神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裡還有一些錢, 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認為我是在羞辱她而拒絕接受。」 老朋友:「你真的對她沒有絲毫怨恨嗎?當年,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啊!」 盧梭:「如果我提著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著臭味的不是你,而是我。 」 接著,盧梭凝視望著遠方,若有所思地說:「怨恨是一袋死老鼠,最好把它丟得遠遠的。如果我怨恨她,那這些年我豈不是一直生活在怨恨之中,得不到快樂?」 盧梭從口袋裡拿出一些錢遞給朋友,說:「希望這些錢能幫助她擺脫困境,生活得好一點。」 雅克•盧梭 (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 怨恨是一袋死老鼠! 」 一個人的失敗,98%敗在 “脾氣”, 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後恢復正常。 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情緒左右了我們。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 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強大。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 卻要花數十幾年的時間才學會閉嘴。 可見: 說,是一種能力; 不說,是一種智慧 衝向終點 有人問一位馬拉松冠軍,誰是他人生最想感激的人。大家都在猜測他會回答家人?朋友?或教練?出乎意料,他最想感謝的是小偷,當年偷走他自行車的那個小偷。 他解釋說,13歲的時候,他的學校離家裡特別遠,家窮住不起學校,他只好每天騎著破舊不堪的自行車上學。 有一天,他忘了給自行車上鎖,車被偷了,家裡沒錢給他買新車,他無奈要每天提前起床跑5公里去上學,就這樣每天往返10公里,三年下來,他拿到了全校的長跑冠軍、全市的亞軍,最終開啟了他的運動生涯,讓他成為了馬拉松冠軍。 過分地計較得失,只會讓自己畏手畏腳,做事情更加有壓力。 就像握在手中的沙一樣,越是用力握緊,它就越是快速流失。反而你不動它,留在手裡的沙會更多。 我們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或無足輕重的人際關係而感到苦悶,這些事像擋住我們前行的一道牆。如果對這些事想不開,無法跨越那道牆,那不如調頭尋找其他的路。 凡事不必太過苛求,來了就來了;凡事不必斤斤計較,過了就過了;遇事不要皺眉,笑了就笑了;結果不要強求,做了就對了。 人的成熟,表現在我們學會了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和不美好,不再浪費自己的時間去斤斤計較,而是會用時間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常常交織在一起,錯綜複雜,讓人感到煩躁,可越煩躁鬱悶,越容易將事情搞砸,如果經常糾結於此,讓小事在腦海中無限放大,營造出沒有處理好這件事就會後果很嚴重的氛圍,不免會因小失大。 訂好目標,大步向前走,不要因為週遭的小事而影響你的情緒! 證嚴法師靜思法語:「人生無常,不要斤斤計較,但要勇於負責,發揮生命價值。」 Life is impermanent, don't worry about it, but be brav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life. EQ(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在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於 1995 年推出暢銷書《EQ》後開始被全球企業熱烈討論的話題。EQ 可以管理我們的行為、管理自己複雜的心智,以及對待他人行為時的反應與態度。高曼也指出高 EQ 有五個組成要素,分別是自我認知、自我規範、驅動力、同理心跟社交技巧。擁有高 EQ 除了有助於提升溝通的品質、建立良好的職場網絡、帶給人值得信賴的印象以外,更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年薪。
「毫無疑問,高 EQ 遠比高 IQ 更少見,而且在領導天份裡顯得更為重要,絕不能忽視它。」著名的傑出領導者、曾帶領奇異(GE)攀向高峰的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經這麼表示過。在各領域職場上能成為頂尖人物的關鍵,EQ 情緒智商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能力。 你 EQ 高嗎?高 EQ 的人,職場上常說的 7 句話 EQ 能管理我們的行為、管理自己複雜的心智,以及對待他人行為時的反應與態度。職場上,高 EQ 的人因為擅於和他人相處、人緣好,往往有更多機會升遷、取得資源,面對挑戰時也能冷靜地化險為夷,展現很好的危機處理能力。美國財經商管媒體《Inc.》觀察高 EQ 者都有的說話習慣,總結出他們常掛在嘴邊的 7 句話,幫助你在溝通表達上,也能展現出高 EQ 的姿態: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1:讓我想一下為什麼 「為什麼」是個很好的詞,當你對一件事情存疑、思考為什麼時,就會開始用客觀的角度分析事情,不被情緒牽引。以下舉幾個情境: - 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完成這個專案 - 為什麼我這麼快就答覆客戶不合理的需求 - 為什麼我周末還在加班,但我家人明明希望我好好休息並陪伴他們 - 為什麼這個人要對我大小聲 透過提問,能趁機覺察自我狀態,釐清哪些情緒必要和不必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2:謝謝、請、不客氣 高 EQ 的人懂得保持禮貌,讓談話過程更融洽。適時表達感激更是重要,讓人知道你有看見他們努力的過程、把他們放在心上。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3:不用了,謝謝 拒絕他人是一門深奧的課題,看似很討厭,但明確的拒絕其實能有效節省對方的時間,讓他人一瞬間明白你的態度,反而是很好的答覆方式。但切記,拒絕別人前先回到第一動「讓我想一下為什麼」。想清楚後再拒絕別人,否則覆水難收;也請記得保持禮貌喔!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4:我這樣理解有沒有錯 講這句話,代表你正試圖理解對方在說什麼,並沒有不懂裝懂或忽略對方言論;另一種說法「我懂你在說什麼」相對就不太恰當,因為很多時候你未必真的懂對方,卻會讓對方感到驕傲或扭曲之意,容易造成誤會。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5:我常犯這個錯 當你發現別人犯錯時,比起嚴正指責或命令對方照你的方式改正,不如換一種謙虛的說法「我常犯這個錯」,像是:「我常犯這個錯,要不要重新檢查一下,確保內容無誤?」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6:我能否諮詢你的建議 多數人接受諮詢時,都會產生優越感,代表對方重視你的意見。當你想問別人問題時先說了這句話,對方通常更願意幫助你,也會給你比較完整的答覆。 高 EQ 的人常說的話 7:我對你有很高的期待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很常用這個句型,他的說法比較像是「你會在這是因為你很棒」,雖然這句話伴隨的通常是負評、不滿的地方,但至少能先安撫聆聽者、不那麼直接地抨擊對方。 不知道自己 EQ 高低?低 EQ 人,可能有的 11 種徵兆 我們能仿效、向高 EQ 的人學習更妥善的溝通方式,但同時也要避免、注意低 EQ 的人,會有的工作態度、職場表現。 市面上正式測量 EQ 的方法很少是免費的,《情商 2.0》(Emotional Intelligence 2.0)作者、情緒智商測驗機構 TalentSmart 共同創辦人特拉維斯.布拉德貝里(Travis Bradberry)分析了自家機構中,數百萬受試者的數據,歸納出 11 種低 EQ 的人可能會有的徵兆,幫助你從另一個面向檢測自己的 EQ 分數。 雖然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布拉德貝里也並沒有建立給分機制,但其實這 11 個徵兆都是在提醒你,若你有相關跡象,要好好調整自己,畢竟 EQ 是可以培養的! 低 EQ 的徵兆 1:你容易感受到壓力 只要有任務或在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你就很容易產生緊張、壓力和焦慮的情緒。這些很難自己解決的情緒困擾著你的頭腦和身體。 由於 EQ 可以有效的管理情緒與壓力,使你在困難的情境裡也可以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缺乏 EQ 的人會在想到解法之前,情緒壓力就升高至難以負荷,他們可能會有抑鬱、藥物濫用甚至是自我傷害等的念頭。 低 EQ 的徵兆 2:你很難對自己有自信 高 EQ 者能在任何的時候保持禮貌、同理心和善良的表現。他們懂得為自己設下保護的結界,也非常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這兩項特殊的能力加起來,讓他們在被攻擊的時候,仍舊能保持自信與良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反的,若是容易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語而對自己產生質疑,轉向升起負向的情緒反應、甚至產生攻擊對方的行為,那可能問題不在於「你的表現不夠好」,而是你的情緒智商太低。 低 EQ 的徵兆 3:你很難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感 經研究數據顯示,只有 36% 的人懂得精準表達自己的感受,其餘的人,常會因為不懂得精準地為自己的情緒定位,而採取不合理的溝通方式或適得其反的行動。 低 EQ 的徵兆 4:你很容易對某件事下判斷,而且不由分說的捍衛自己的想法 缺乏 EQ 的人會在缺乏資訊的時候,迅速的下主觀判斷,然後會依著自己的偏見蒐集訊息、忽略任何相反的證據。對領導者而言這種想法特別危險,因為他們不周全的思慮模式,以至於整個團隊的戰略失準。 低 EQ 的徵兆 5:你老是心懷怨恨 人的生存模式是遇到威脅就會自動進入戰鬥模式、對對手產生極強大的負面情緒,想要在這場對決裡取得勝利。這種反應對於能否「存活」下來,是至關重要的。但假設威脅已經遠去、而你卻仍然停留在「怨」「恨」或「妒忌」等等負面情緒裡的話,那對你而言絕對不是好事。 低 EQ 的徵兆 6:你很難放過自己的失誤 高 EQ 者雖然會謹記過去所犯下的錯,但會與其保持距離,使得「挫折」等失敗經驗可以變成他們成功的基石,而不是被失敗所困。他們在面臨挫折或失敗時會仔細思考:現在能做什麼?有什麼事情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進而為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 老是想著自己的負面經驗會讓你陷入焦慮,但對於自己避免重蹈覆轍是沒有幫助的。在這個部分,高 EQ 與低 EQ 者最大的差別在於,你懂不懂得將失敗轉為前進的契機,這會影響你是否具備能在跌倒後迅速站起來的能力。 低 EQ 的徵兆 7:你經常被誤解 低 EQ 者因為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意思、用他人能夠理解的方式溝通,所以常常讓對方不清楚自己的立場、話語的意涵。 低 EQ 的徵兆 8:你不知道自己會被什麼「觸發」 每個人都有「觸發器」,可能是某種特定的情況或是人,這些觸發器導致你會有衝動行為的表現。高 EQ 者懂得研究他們的觸發器,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讓這些觸發器影響他們的情緒,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低 EQ 的徵兆 9:你不生氣 這其實說來有點怪,EQ 其實是用來管理情緒、讓自己在即便有情緒的當下做出最好的判斷與斷論,也可以適度向他人表達你的不安、悲傷或沮喪。EQ 並不是意味著放任情緒,而是要妥善處理情緒,但低 EQ 者很有可能瞞騙自己,假裝自己是幸福的、積極的,掩飾自己的情緒。 低 EQ 的徵兆 10: 你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波動,怪到別人身上 低 EQ 者可能會說出「他讓我不開心」「他這樣做我很傷心」這類的話。衝動地將負面情緒怪到別人身上是一種不太負責任的歸因。情緒全數來自自己的內心,你必須要為自己的情緒承擔責任,沒有人可以勉強你、讓你覺得不愉快。 低 EQ 的徵兆 11:你很容易被冒犯 高 EQ 者是自信的、是開放的,有時候你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厚臉皮,即便別人隨意的開他們玩笑、戳他們的短處,他們也可以泰然自若。但低 EQ 者很難做到,因為這種「幽默」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 你可能多多少少在上面 11 點內容裡,看見自己的不足與缺憾。但千萬別放棄自己,因為 EQ 與 IQ 不同、是具有高度可塑性的,你可以透過反覆的練習與自我提醒,調整自己處理與控制情緒的技巧,建立更好的情緒智商與情緒管理能力。當你的大腦能夠斷開過往的舊連結,重新開始提醒如何整理、面對自己的情緒時,在無形之中,你的 EQ 就這樣被提升了。 資料來源 / Entrepeneur、Inc 《得理後的同理心教育》
這事發生在普吉島的渡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中英文的翻譯人員。 有一天,我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日本工作人員,因為那天小孩較多,一時疏忽,在兒童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將這位澳洲小孩留在網球場。 等到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飽受驚嚇,哭得浠浬嘩啦的。 現在澳洲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 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 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 或是很生氣的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她的確可以這樣做,發洩她的情緒,讓她的孩子得到最好的補償。 但都不是! 她做了一個行為讓我印象深刻, 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的告訴她: 『已經沒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為找不到妳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妳必須親親那位日本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下我只見那位四歲的小孩,墊起腳跟,親親蹲在她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那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當場哭了出來, 想必她是非常感動,沒有預期到是這個結果吧! 我相信,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吧! 體貼別人,也等於體貼了自己的心。 有句成語叫「理直氣壯」,但也有句話叫「理直氣和」,做人理直氣壯容易,但是理直氣和卻是困難。 尤其現代少子化的時代裡,每個子女都是父母掌心上的明珠,碰到這樣的事件沒鬧上新聞算是客氣的了, 又有多少父母能和文章中的媽媽一樣,不但沒有責怪對方,反而還讓小孩子過去安慰對方? 一位心胸寬闊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小孩子,必定會成為一位孝順、寬容又貼體的人! 歡迎來到天天讀書會,今天我們的有聲書要解讀的書是《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情商课,高情商,情绪控制,情绪管理,情商比智商重要,如何擁有高情商,情商課,情緒管理,什麼是情商高,有声书,書評,有聲書)。要談起情商,戈爾曼可以說是權威中的權威。在他之前,還沒有人系統的提出情商的概念,直到1995年,作為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的戈爾曼出版了這本書《情商》,瞬間引起了全球的對情商的研究與討論,戈爾曼也因此被稱為「情商之父」,美國心理學協會因此授予與他終身成就獎。 很多曾經在學校中高智商的人卻在為智商平平的人工作。最有代表性的「笨人成功者」要算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了,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拉文斯坦研究所統計,小布什的智商僅為91,距離科學標準下的低智商90以下只有一步之遙,而他最重要的優勢就是有高情商。顯然,要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情商要遠比智商重要。幸運的是,不同於智商由先天條件決定,人們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擁有高情商。那麽,智商與情商的關系是什麽樣的?究竟什麽是高情商,究竟如何做才能成為高情商的人(情商课,情绪控制,情绪管理,情商比智商重要,情商課,情緒管理,有声书)? 接下來,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本書,看看情商究竟是什麽,我們如何才能擁有高情商。 #情商課 #高情商 #情緒管理 00:00:00 情商的重要性與書籍情商簡介 00:01:43 智商與情商的關係 00:04:28 高情商能力一,認識自己的情緒的能力 00:09:02 高情商能力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00:11:59 高情商能力三,激勵自己的能力 00:15:03 高情商能力四,認識別人情緒的能力 00:20:03 高情商能力五,調動別人的情緒 ▬▬▬▬▬▬▬▬▬▬▬▬▬▬▬▬▬▬▬▬▬▬ 其他精彩影片👇 高效的人際溝通技巧是什麼? 跟談判專家學習高效的溝通 | 暢銷書《非暴力溝通》 https://youtu.be/xLMjPORYTCc 天才與努力的關係是什麼?個人能力可否通過努力改變?| 好書推薦《終身成長》 https://youtu.be/MwJVuu82eBg 阿德勒目的論詳解:幸福是什麼?被討厭的勇氣讓人獲得幸福與自由 |《被討厭的勇氣》精讀 https://youtu.be/ETBXCGHkv6c 提升生活品質只需這樣做!極簡主義,讓生活擁有持久的幸福與快樂 | 好書推薦《極簡主義》 https://youtu.be/m1mmLa7NUeE 愛因斯坦如何喚醒大腦的無限潛力?激發無限潛能的10個方法|安東尼羅賓《喚醒心中的巨人》 https://youtu.be/DYjtRmqiYEI 10分鐘學會培養積極心態的3個有效方法(積極的態度:成功與失敗者的區別) https://youtu.be/xN6o5eY2zgw 為什麼時間不夠用?時間管理需要避免的5個誤區(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時間的正確方法) https://youtu.be/IBiiRIzm8R8 複利思維如何改變人生? 看看能徹底改變命運的4大複利效應的奇蹟! https://youtu.be/jHmjmYljTm8 窮查理寶典:巴菲特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11个投資和人生智慧 | 動畫書評 《穷查理宝典》 https://youtu.be/g8shEHZgIB4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傳奇一生,看看他如何創造了佔美國總GDP1.5%的財富 https://youtu.be/BePpLMPxxb4 從貧民窟的少年到美國的經濟巨頭,傳奇人物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勵誌人生 https://youtu.be/PTRbmqgJ7VU 日本「巴菲特」的致富觀點:只要懂這兩個字,不用花一毛錢就能變富有
2022-01-06 08:30 聯合新聞網 / 時報出版 本田 文/翡翠小太郎(ひすいこたろう) 在烏龍麵店,想加點飯糰卻售罄,這時候,日本第一大投資家竹田和平,對店員說了什麼呢? 大富豪想的真的不一樣。 「日本第一大投資家」、「日本第一大股王」,持有股票時價總額高達一百三十億日元!他就是擁有超過一百家上市企業股票的竹田和平。創立竹田製菓,打造暢銷商品竹田小饅頭,達成日本市占率60%的時候,他才23歲。 以下是顧問本田晃一告訴我的小故事。 本田晃一曾經在竹田和平的公司擔任社長。本田晃一說,他在竹田和平底下工作的時候非常興奮,因為可以就近跟日本第一有錢的大富豪,學習他的投資心法和判斷依據。 但是,竹田和平似乎沒有祕密,在投資方面,他就跟大家一樣看公司的四季報、翻報紙,把資料統整起來。 他也從來沒有談論過要如何賺錢的話題,他想的都是: 「要怎麼為周遭的人付出……」 「要怎麼讓大家開心……」 盡是這一類的。 因此,竹田和平打造了一座城堡,孩子們可以在這裡體驗自己動手做點心,非常受女孩子歡迎。因為是城堡,也提供禮服出租,馬上就能變身為仙杜瑞拉。 讓愛吃點心的孩子更開心,是竹田和平打造這座城堡的出發點。 竹田和平從來沒有談論過要如何賺錢的話題,他只想著,怎麼做才能讓顧客開心。 這時候,本田晃一的疑問也不一樣了: 「為什麼竹田和平會打從心裡想要付出、分享?」 本田晃一也很了不起,切中問題的核心。 一般而言,大家心裡想的都是「我要……」,為什麼竹田和平先生想的不是「我要」,而是「我可以多做些什麼」? 謎底揭曉── 有一天,兩人在外頭散步的時候,竹田和平看到蒲公英,便跟本田晃一說: 「蒲公英朝著我盛開呢!真是太感謝了!」 究竟有什麼好感謝的? 「矮小的蒲公英會朝上方開花,樹上的櫻花則是朝下方開花,跟人一樣高的向日葵也是朝著我們綻放。花朵總是朝著人開花,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感謝的事!老天真的很厚愛我呢!」 竹田和平一邊說,一邊「呵呵呵」地笑著。 竹田和平留意到很多小小的幸福,內心總是充滿感動。 當自己的心靈滿溢,自然就會想要分享。 人生是很巧妙的,如果我們心裡只想著自己,就會覺得只有自己很不幸。 但是,當我們試著分享,很不可思議的,別人和自己都會變得更好。 本田晃一從竹田和平身上體會到這件事。 回到一開始的題目。 事情發生在本田晃一與竹田和平一起去吃烏龍麵的時候。竹田和平想點烏龍麵和飯糰,店員卻面無表情地說:「飯糰賣完了。」然後又接一句:「不過白飯還有。」 簡直是故意要惹人生氣,既然還有白飯,為什麼不能做飯糰! 但是,這種狀況下,竹田和平是怎麼說的? 這當中隱藏著大富豪的祕密。 答案就是…… 「真是恭喜你了!」 為什麼竹田和平要說恭喜呢? 東西賣完,代表今天生意很好,值得慶賀,所以竹田和平才會說恭喜!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缺貨」是「悲慘的事實」,但是從販售者的角度來看,「完售」可是「開心的事實」。 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感到開心,這就是大富豪看事情的最高境界。 竹田和平認為,願意付出和分享,人生才會圓滿、順遂。 站在對方的立場,為對方感到開心,自己的心也會很滿足。 其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小小的蒲公英就讓竹田和平很滿足,吃烏龍麵也很滿足。 本田晃一說,這就是「體會力」。 竹田和平吃完烏龍麵之後,對來收拾的店員說: 「很好吃喔,謝謝你!」 接著站起身來,也對廚房說: 「很好吃喔!謝謝你們!」 當竹田和平要離開的時候,從店員到廚房裡的人全都跑出來送客。 本田晃一跟竹田和平說: 「竹田先生說了這麼多謝謝,在消費七百日元的烏龍麵店,得到了高級餐廳才有的待遇呢。」 竹田和平回答他: 「說謝謝不用花一毛錢,卻能讓大家覺得幸福,『謝謝』這兩個字很有力量喔。」 抱持著感謝的心品嚐烏龍麵,並將這份心意傳達出去,讓店員們也感受到幸福,感謝的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發現小小的幸福,並且深刻體會。當心靈滿溢,自然就會想要分享,這樣的人也會特別受到老天的眷顧。 宇宙只有一個大原則──整體要越來越繁榮。 要是只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變多了,宇宙會越來越衰弱,因為這違反了老天的旨意。 為他人著想、分享的意志,才是宇宙的意志。 順著宇宙的意志,人生就會跟著宇宙一起前進。 你選擇順流,還是逆流,抵達的終點將截然不同。 「金錢這種東西,你讓它開心,它就會增加。」—竹田和平 讓金錢愛上自己,你可以這麼想 只考慮自己時,你只有一個人的力量。 以整體的繁榮為出發點,你就擁有全宇宙的力量! 練習/發現小小的幸福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 書名:《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21個切換視角的練習,辛苦也能是幸福》 作者:翡翠小太郎(ひすいこたろう)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7日 睡前請像這樣想三件幸福的事。 例如: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隨意走進的拉麵店,竟然好吃得不得了。」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從窗戶灑進來的陽光,讓人心情大好。」 「我今天很幸福,因為你把這本書當作禮物送給重要的朋友。」(真的很謝謝你,我好幸福!) 像這樣,從今天開始持續做二十一天。 據說持續二十一天,就會養成習慣。 睡前想著幸福的事,很不可思議的,早上起床時的表情會很不一樣。持續做,你一定能體會,請一定要試試看。 ●本文摘自 時報出版之《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21個切換視角的練習,辛苦也能是幸福》。 大哉問~佛陀甚麼時候做環保?
禪師父曾分享一則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禪師父接了一通電話,講了兩個鐘頭。對方很生氣,劈頭就問: 「你是不是師父?」 然後又說: 「你跟錯人了,你知不知道?」 這讓禪師父有點錯愕。 對方講了很多,最後問禪師父: 「你告訴我,佛陀時代有沒有做環保?」 禪師父很肯定回答說: 「有。」 這時對方追問道: 「佛陀甚麼時候做環保?」 禪師父便跟對方分享: 「當時佛陀與阿難走在路上,看到一張紙,佛陀告訴阿難,來!阿難!那張紙撿起來。」 對方本來很生氣,只要禪師父講一句,他就會回兩句,但講到這裡他慢慢靜下來,沒有再回話。 禪師父接著說,佛陀跟阿難再慢慢走,看到地上的一條草繩,佛陀告訴阿難說: 「來!你把地上那一條繩子再撿起來。」 禪師父原本預期著,他可能要回嘴了,沒想到居然沒有。 禪師父於是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我們師父教我們的就是這樣,如果我們跟好人在一起,就像佛陀與阿難走在外面,當阿難把那張紙撿起來聞一聞,他說很香,因為它包過香。 如果我們不注意我們的行為,跟不好的人在一起,就會像這條繩子,因為綁過魚,就會有不好的氣味。」 「雖然慈濟人在社區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不一定讓大家都滿意,因為每個人都有習氣,但是我們希望能夠跟著上人,將這個法入心,改掉我們的習氣。」 在電話中,禪師父建議他到921災區那邊看看,多了解慈濟為社會所做的一切。 後來才知道,原來對方也是當年參與921(希望工程)的建築師之一。既然如此,為何會打這一通電話?原來是因為他認為周邊的人都在講慈濟,所以他希望能真正的了解。 最後,禪師父提醒我們: 「上人說我們不怕人誤解,就怕沒機會讓他們多了解我們。所以我很感恩他沒有掛我電話,也問了很多,我才有機會。到了最後,感覺這一通兩個小時的電話很成功。 希望每一個人都要很清楚,才能面對問題,不是隨著人云亦云;要很清楚,還能平靜把它說清楚。 如果帶著情緒,對方可能馬上掛電話,那麼就會真的落入『慈濟人是這樣,連師父也是這樣』的口實。」 禪師父感恩對方沒有掛電話,還能聽得進去,就有機會改變他,進而讓他再去跟身邊的朋友講清楚,這才是我們做弟子應該盡的責任。 所以,我們不要只是會做,還要把握因緣說,重視身邊任何一個可能的因緣。 因為它可能就是一顆種子,只要因緣具足,日後這顆種子就會在適合的地方、適合的時間長成一棵大樹,利益眾生。 #文章轉載自慈濟TC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