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與八正道法解析 作者:惟智
20190318證嚴上人開示靜思妙蓮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提到八正道法:少欲覺、知足覺、寂靜覺、正念覺、正定覺、精進覺、正慧覺、無戲論覺。這讓我們馬上聯想到這與八正道有何關聯?或是八正道法的出處? 經過仔細地搜尋資料與思維比較,得出以下的結論,並附上過程中閱讀的一部份重要參考資料。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大人覺:少欲覺、知足覺、遠離覺、精進覺、正念覺、正定覺、正慧覺、不戲論覺。(一般版本) 八正道法:少欲覺、知足覺、寂靜覺、正念覺、正定覺、精進覺、正慧覺、無戲論覺。(證嚴上人開示版本) 參考資料如下:(紅色對照及藍色對照示我加上去,方便讀者對照,也是我小小研究的結果,歡迎指教。) 八大人覺 指大人八種教法。又作大人八念、八大人念、八生法。乃聲聞、緣覺、菩薩等聖者(大人)為入菩提道所覺知思念之八種教法。依中阿含經卷十八之八念經, 八大人覺,即: (一)少欲覺,為修道而欲求所須,但不多求。(正命) (二)知足覺,少取心即滿足。(正業) (三)遠離覺,身離世間纏縛,心離諸煩惱。(正思惟) (四)精進覺,行正勤,修善法而不懈怠。(正精進) (五)正念覺,常於身、受、心、法修正安念。(正念) (六)正定覺,修習禪定攝亂想。(正定) (七)正慧覺,以智眼觀佛法,覺知正道。(正見) (八)不戲論覺,遠離諸戲論,住於正語。(正語) 又據八大人覺經載,八覺乃指世間無常覺、多欲為苦覺、心無厭足覺、懈怠墮落覺、愚癡生死覺、貧苦多怨覺、五欲過患覺、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成實論卷五無相應品、遺教經論記卷中〕(參閱「大人八念」750)p270 八大人覺 又稱八大人念、大人八念或八生法。指菩薩、緣覺、聲聞等聖者所覺知、奉行的八種法。依《中阿含經》卷十八〈八念經〉所述,八大人覺即少欲、知足、遠離、精進、正念、正定、正慧、不戲論。 (1)少欲覺︰又名無欲覺,即雖為修道而欲求所須,但不多求。 (2)知足覺︰即少取心即滿足。 (3)遠離覺︰又名樂寂靜覺或隱處覺,即身遠離世間纏縛,心離諸煩惱。 (4)精進覺︰又名不疲倦覺,即行正勤、修習善法勇猛精進不懈怠。 (5)正念覺︰又名正憶覺、不忘念覺、守正念覺或制心覺,即常於身、受、心、法等四法修正安念,邪想不起。 (6)正定覺︰又名定意覺或定心覺,即修習禪定攝亂想,身心寂靜三昧現前。 (7)正慧覺︰又名智慧覺,即心不起亂想,以智眼觀佛法,覺知正道。 (8)不戲論覺︰又名無戲論覺,即遠離諸戲論,住於正語。 此外,依《八大人覺經》載,八覺即︰覺無常、覺多欲苦、覺知厭足、覺知懈怠、覺知愚癡、覺知貧苦、覺知五欲過、覺生死熾然;兩者所載名雖稍異,然其義大抵相同。〔參考資料〕《阿那律八念經》;《佛遺教經》;《遺教經論》;《成實論》卷十四;《大乘義章》卷十三。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二)>>p.217.1 ~ p.217.2)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瓶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套入八大人覺與八正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正定覺(正定)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少欲覺(正命)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知足覺(正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精進覺(正精進)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正慧覺(正見)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不戲論覺(正語)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瓶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遠離覺(正思惟)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正念覺(正念)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八正道經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雜阿含經二十八卷有八正道經,此其別譯也。 《佛說八正道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弟子。聽我說邪道亦說正道。何等為邪道不諦見不諦念不諦語不諦治不諦求不諦行不諦意不諦定。是為道八邪行。 何等為道八正行。一者諦見。諦見為何等。信布施信禮信祠信善惡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諦行信諦受。今世後世自黠得證自成。便相告說是為諦見。 第二諦念為何等。所意棄欲棄家不瞋恚怒不相侵。是為諦念。 第三諦語為何等。不兩舌不傳語不惡罵不妄語。是為諦語。 第四諦行為何等。不殺盜婬。是為諦行。 第五諦受為何等。是聞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飯食床臥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為諦受。 第六諦治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進行出力因緣行。乃精進不厭意持。是為諦治。 第七諦意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為諦意。 第八諦定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護已止聚止。不可為。不作所有罪。不墮中庭。是名為諦定。 比丘。所有道弟子。當受是八種行諦道。如說行可得道八行覺。諦見者信布施後世得具福。信禮者見沙門道人作禮福。信祠者懸繒燒香散花然燈。信所行十善是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順。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經。信求道者為行道。信諦行者斷惡意。信諦受者不犯戒。今世後世自黠為得黠。能教人得證。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說。是名為諦見知。如是便自脫亦脫他人。 第二諦念所意起者為失意。欲棄家者為念道。不瞋恚怒者為忍辱。不相侵者當正意。 第三諦語者。不惡罵不犯口四過。但說至誠道品諦要。 第四諦行者不殺盜婬而行誠信。 第五諦不墮貪者。但求一衣一食為賤醫。 第六諦治者為向三十七品經。 第七諦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經不離意。 第八諦止者不忘因緣。止者常還意護。已止者一切無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說如是。皆歡喜受。 八正道 ﹝出法界次第﹞ 謂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為正。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正見〕,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諦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為正見。(無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斷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二、正思惟〕,謂人見四諦時,正念思惟,觀察籌量,令觀增長,是為正思惟。 〔三、正語〕,謂人以無漏智慧,常攝口業,遠離一切虛妄不實之語,是為正語。 〔四、正業〕,謂人以無漏智慧,修攝其心,住於清淨正業,斷除一切邪妄之行,是為正業。(清淨正業者,謂戒定慧等出世之善業也。) 〔五、正命〕,謂出家之人,當離五種邪命利養,常以乞食自活其命,是為正命。(五種邪命者,一詐現異相,二自說功能,三占相吉凶,四高聲現威,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也。) 〔六、正精進〕,不雜名精,無間名進。謂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專精,無有間歇,是名正精進。 〔七、正念〕,謂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進至涅槃,是名正念。(五停心者,多散眾生數息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也。) 〔八、正定〕,謂人攝諸散亂,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決定不移,是名正定。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