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妙方 虔誠齋戒茹素
近來是否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而憂心呢?來新北市蘆洲區慈濟聯絡處,參加《戒慎防疫‧齋戒祈福‧弭災疫愛灑》,舉辦放電子天燈、敲天安鐘、擊吉祥鼓及發願茹素,期盼心安平安。 從2019年年底到2020年4月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還沒趨緩的跡象,導致許多民眾悲懼不安,人心惶惶。 蘆洲區推素小組,在一個月前即開始規劃《戒慎防疫‧齋戒祈福‧弭災疫愛灑》活動,希望達到:全民同心共濟消弭災疫,人人戒慎虔誠以天燈祈福,並茹素齋戒、虔誠祈禱,凝聚福緣用愛心共振安定人心,讓行善增福,社會祥和。 這個活動於2020年4月25日,於新北市蘆洲區慈濟聯絡處大門外舉辦,天公作美、涼爽天氣圓滿此活動,民眾約一百多人參加,登記放天燈人數八十四人、茹素發願卡五十七張、參加法華心香讀書會十四人。推素不遺餘力的推素小組不僅自己茹素,希望更多人能嚮應,依流行病學的觀點,在缺乏治療藥物及疫苗的情況下,有效控制方法有減少群聚、勤洗手、戴口罩及最重要是茹素! ◎瘟疫大災難 發心茹素弭災禍 提及疫情越來越嚴重,吳鳳嬌悲從中來,每天看到新聞國內外這麼多人往生,覺得很不捨、很難過,她透過志工黃芳菱邀約參加,她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也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她呼籲應該全球人都來吃素,善念增生善的力量才會強,才能消弭災難。她說:「我自己了解吃素的好處,我更要好好來推廣素食。」 國小四年級王冠傑經過柳堤公園,有志工邀約他電子天燈祈福,他覺得很新奇而來到活動場所。他透過志工的解說,了解吃素的好處也發願會少吃肉多吃蔬菜,一天吃一餐素食,也會請媽媽儘量多煮蔬菜,今天過關有拿到素食店優惠卷也可以請媽媽帶他去品嚐。 ◎設計活動 吸引民眾茹素 法華心香讀書會徐文龍規劃活動流程,他說:今天很適合做愛灑活動,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把祈福活動做的很成功,我們需要有一組志工到公園去宣導讓更多人來參加活動,有準備舉牌,多去邀約運動的民眾或過路的人來參加,電子天燈民眾會願意提供名字及電話,是菩薩招生的第一步,當他們透過平安鐘、吉祥大鼓、愛心鑼到發願茹素及參加法華心香讀書會,會讓很多人透過活動感受到心靈的平靜及了解茹素的好處。 楊銘哲樂於將他參與法華心香讀書會讀經開啟的智慧的法喜,及吃素心得分享他所接觸的人,他說:勸素不是一天或一個月而是生生世世,他也了解推素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他很願意不斷的推廣,並把法華經眾生平等、行菩薩道的觀念,推展出去。 因為楊銘哲有所改變女兒楊育維也願意假日陪著爸爸來幫忙,女兒說:常常聽到爸爸參加慈濟活動回來很開心,她覺得爸爸改變很多,不僅戒酒也變得溫柔,她說:以前爸爸會想要改變我們想法,現在都會站在我的角度去理解,有一次我自己心情不好,就發脾氣對著爸爸說:你可不可不要再唸了。沒想到晚上爸爸發訊息給她,「爸爸不應該那麼囉嗦,對不起!」讓育維覺得好愧疚。 張坤誠是台灣環保協會的志工,他說參加這個祈福活動讓心境比較平和,雖然是天主教徒但太太每天都看大愛臺,所以他對於佛經也有所了解,看到《法華經裡的七個故事》贈書,他說我可不可以索取,很有興趣想要了解經文。 涼風徐徐約有100多人來參加活動,透過天燈祈福、發願茹素、虔誠祈禱、愛心共振、達到安定人心,社會祥和,祈禱疫情快快過去。 圖左 :張坤誠他說雖然是天主教徒,參加這個祈福活動讓紛擾的思緒變得比較平和。[攝影者:張長勝] 圖右 :民眾吳鳳嬌將茹素發願卡繫在發願樹上,她說:「了解吃素的好處,我更要好好來推素。」[攝影者:陶晶潔] 圖左 :楊銘哲(灰衣)積極參加法華心香讀書及推素,身教影響女兒楊育維假日也願意陪同老爸做他喜歡的事。[攝影者:張長勝] 圖右 :行動電子天燈開到蘆洲柳堤公園,幫民眾輸入名字,天燈就冉冉升起。[攝影者:張長勝] 圖左 :行動電子天燈,戴慧珍(右)幫民眾輸入名字,大家都覺得新奇又環保。[攝影者:張長勝] 圖右 :葉金標:希望今天的活動上達諸佛聽,用虔誠的心讓疫情早日消弭。[攝影者:陶晶潔] 圖左 :法華心香讀書會徐文龍:今天是愛灑最好的天氣,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能夠把祈福活動做的很成功。[攝影者:陶晶潔] 圖右 :電子天燈需要一一輸入名字祈福,大家放慢腳步等候,讓大家體會愛灑活動的意義。[攝影者:陶晶潔] 圖片順序有調整
極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極微(梵語:paramāṇu),又譯鄰虛、鄰虛塵,源自古印度哲學思想,是組成一切物質(色)的最小單位,類似於古希臘哲學中的原子。部份佛教部派如說一切有部和南傳上座部[1]接受了這個學說,耆那教和勝論派也設立了極微的概念。 性質 「極微」是對物質進行分析後得到的作為極限的微粒子,《大毘婆沙論》定義極微是最細色,即沒有細構部分、不可分解離析、不可感官經驗: “問:彼極微量,復云何知?答:應知「極微是最細色」。 微聚 《大毘婆沙論》記載:四大種及其所造色,是有色法,極微沒有變礙[4],極微積聚成有變礙的有色法[5];四大種是不可見、有對色[6],而所造色,或可見或不可見[7],或有對或無對,有對含義為有相互障礙的可經驗實體[8];四大種所造色,於四大種外有別自體[9];四大種與所造色相依而住[10],諸極微互不相觸[2];四大種及七所造觸攝於觸處中,有說所造觸是四大種之差別而非實有[11],依世俗說為身所受之可觸境[12];四大種永不相互分離,不因物態相變而失去自相[13];不同物體中,或同一物體在不同條件下,四大種極微的數量比例或有差異,亦有說數量等比而其勢力或有差異[14];一組四大種的四個極微,只能造一個所造色極微,亦有說可造多個[15];四大種有十一種,即有色十一處[5]所依四大種,其所造色即為有色十一處[16]。 二十二根[17]中有七根是色法,五根[18]再加欲界繋的男根、女根[19]。《大毘婆沙論》擁立極微學說後,法勝尊者《阿毘曇心論》依《品類論》[20]將男根、女根併入身根[21]加以分析[22]:
此理論只涉及某根某界中存在什麼種類的極微[23],沒有論及色處諸形色和觸處七所造觸[24],沒有確定極微聚內四大種的具體數量等細節[25]。世親尊者《俱舍論》在此上細分為無聲和有聲,如有聲音產生則增加上外色「聲」[26],並稱其為色聚, 其含義是四大種及其所造色的最小聚集單位[27],其邊際由空界色限定[28]。
在赤銅鍱部的論書如《解脫道論》中,水大種計為不可見、無對色,所有不可見、無對色都歸入法處[29],以四大種及其所造色、香、味、觸為八不分離色[30];男根、女根不併入身根而各有根色[31],計入結生剎那即生的心所依處[32],身凈色不劃入眼、耳、鼻、舌根;區分業、心、時節、食四種生起因緣[33],將命根列入所有業生諸根色聚[34];將聲處色,法處所攝諸細色中與造業有關的身表、語表[35],及與四念處等有關的色輕快、色柔軟、色適業[36],列入心、時節、食生色聚;並結合剎那相續,演繹出了成體系的色聚理論[37]。南傳佛教的更後世論書用食素(ojā)取代了色聚中的觸[38],並陸續進行了各式修改和重釋,部份現代上座部佛教派別用色聚理論指導界分別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