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為何成為新顯學?美國運通、PwC、Salesforce 都重視,顛覆管理的疫後趨勢
2022/02/09 未來商務張庭瑋 Flickr / Koen Jacobs 過去兩年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顛覆了無數人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常態,造成人們不小壓力。諮詢機構 Empower Work 創辦人兼執行董事福勒(Jaime-Alexis Fowler)就曾告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許多上班族或待業者因飽受焦慮感折磨而尋求協助,前者擔心在家上班無法如期完成工作,後者者則擔心求職狀況會受影響。 旨在促進精神健康的非營利組織「心理健康急救」(MHFA England)研究表明,25% 的人發現遠端工作期間更難投入工作。 自疫情以來,35% 的人表示工作動力下降,30% 表示他們與團隊的聯繫減少了,39% 感到孤獨或孤立感增加 。 「雖然到辦公室時間減少,但很多時候,員工只是想被傾聽,雇主可以更人性化、體貼和支持,對員工來說會是莫大的幫助。」福勒表示。 在這樣普遍的焦慮、孤獨情緒下,一個 C 級職位在商業圈順勢而起 —— CMO(Chief Medical Officer,醫療長),有些公司則稱作健康長(Chief Health Officer)。 疫情下順勢興起!被稱作醫療長、健康長的 CMO 是?為什麼需要健康長?隨著健康議題愈來愈為人所重視,相關的衍生產品或服務愈來愈多,包含亞馬遜、Uber 都跨足到健康領域。 以提供客戶管理軟體服務的 Salesforce 為例,由於許多健康產業相關的客戶找上門,該公司便設立健康長,以因應不同類型的客戶,結合臨床專業,提供商業決策。比方說,Salesforce 的解决方案可以替診所或醫療機構做到自動化分診、管理護理團隊和追蹤病患和供應商,提高整個機構的工作效率,也讓患者的體驗更好。 「這種以客戶為中心展開的優化,會讓願意上門的患者變多,在數位時代下,病人有需要時,他們也想要即時獲得治療。」Salesforce 表示。心理諮商媒合平台 TalkSpace 的報告顯示,自去年 2 月以來,客戶數量成長了 65%。 健康長除了提供與健康方面相關的商業決策外,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關懷員工的身心健康。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 (Weill Cornell Medicine)精神病學臨床教授卡恩(Jeffrey P. Kahn)說:「在工作中,人們試圖表現得更專業,以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問題,是很自然的防衛習慣。」 也因為如此,公司內有完整健康團隊的 Salesforce 認為,確保員工的健康對公司是有好處的,無論是哪個職位上的員工、負責什麼樣的業務,又或者是公司是哪個產業,員工良好的健康狀態,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 Salesforce 就在倫敦辦公室的 30 樓設立員工冥想間。在這裡,員工不能使用手機或電腦,只能專心冥想,遠離辦公室的壓力小歇一會。 美國運通、PwC 都做!愈來愈多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華爾街日報》指出,年輕一代的員工,很多人在大學裡接受過諮詢服務,他們可以自在地談論心理治療和職場相關的話題,也會期待未來出社會之後,其雇主可以傾聽及支持。 根據藍十字藍盾協會(Blue Cross Blue Shield Association)的報告,千禧世代的身心健康比老一輩的人更容易下降,加上許多職場潛規則和企業文化,對年輕一輩的員工來說,容易身心俱疲,新世代的員工需要更多解方和工具來協助他們應對踏入職場之後的壓力。 除了聘請健康長之外,也有有不少企業願意投資公司內部的精神健康福利。像是在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辦公室裡時不時會出現標語,上面寫著:「當你覺得心理不舒服,你能跟誰說話?」、「不喜歡參加派對 okay 嗎?」等等,來幫助員工思考這些問題。 該公司負責推動這項計畫的心理健康工作高管拉塔魯洛(Charles Lattarulo)表示,自從貼出這些標語,已經有數千名員工參加了「如何識別心理健康問題」的線上課程。拉塔魯洛認為,及早了解員工的心情並介入對個人和公司都好,因為可以降低曠職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則是推出了幸福感輔導課程,員工可以向專業諮詢師尋求幫助,討論自己的壓力;他們還創建了一個線上社群,讓員工能互相聯繫,說說自己在疫情間面臨的挑戰。另外,該公司也替員工和家屬提供 6 次免費的心理治療,主要透過應用程式提供情感支持,其中也輔以各種冥想、睡眠、放鬆音樂的額外功能。 冥想應用程式 Headspace 科學長貝爾(Megan Jones Bell)則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疫情讓許多公司注意到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資源的急迫性,雇主也感受到了員工們的壓力,他們需要這些資源,來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資料來源 / Wall Street Journal、FE News 物業服務品質提升方案100條
2018-07-07 由 物業大伽匯 發表于不動產
服務行業如何有效的提高服務品質
2018-12-20 由 職語堂 發表于資訊 品質管理,指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於通過讓客戶滿意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品質管理就是通過採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舉措和活動來保障企業輸出高質量的產品,這就是品質管理的目標。那麼我們公司的產品是什麼呢?……當然是「服務」。 服務質量從服務態度,服務效果,服務後續服務等多維度反映。那麼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呢? 一、提高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一種主觀能動,是做好工作的一種主觀意願,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提高服務意識第一點就是: (一)強化品質意識,提高對服務質量重要性的認識 很多企業經常發布的一些通知公告文檔,常見的內容有「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特別是險種負責人要高度重視」,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套話。服務質量對任何一個服務性單位來說都是它的生命線,是它賴以生存的基石,服務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公司發展的趨勢,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好的服務質量可以增強客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壯大我們的客戶團隊,否則業務就會不穩,更不要談發展。靠關係和利益維持的業務必然不會長久,所以說服務質量關係到公司的長遠發展,這一理念一定要深刻植根在我們的腦海中。 (二)強化工作責任心,提高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任何工作能良好地完成都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來源於對我們本職工作的熱愛,來源於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公司一線的作業人員肩負公司的重託,承擔起最前端的服務工作,他們的形象、服務態度、服務效果直接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因此一定要提高一線作業人員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工作責任心。當我們對本職工作的認識提高了,使命感就會油然而生,就會催生出強烈的做好工作的願望和足夠的責任心來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二、腳踏實地,注重細節 有了良好的服務意識和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項目後,腳踏實地地做好服務,確保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能無差錯地完成就成為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管理舉措,重在實施 工作要有流程,每個流程要有規範,每項規範都要有工作標準,工作是否達標要有制度約束,這是眾所周知的管理工作要流程化、規範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要求,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但制定各種流程、規範、標準和制度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難的是認真執行,而執行起來最難的則是約束機制的執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在制度面前不能一視同仁,這個制度終將失去約束力,各種規範、標準就會成為廢紙一張,沒有了規範和標準,就無從談起服務質量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服務質量就必須有鐵的制度約束,要想確保各種流程、規範、制度的實施,就一定要嚴格管理,使遵守這些規章制度成為上下一致的共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我們的服務任務。制定各項規範、標準和制度是提高服務質量的前提,而確保這些規章制度的實施才是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 (二)質量跟蹤,強化細節 建立質量跟蹤機制,可以更好地掌控服務質量的好壞,當我們在進行質量跟蹤的過程中,一定要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感受我們的服務,審視我們服務細節中的不足,加以改進。 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毋庸置疑,一個微笑、一瓶水都有可能成就我們的工作,而一個不經意的怠慢也會讓我們的工作一敗塗地,因此,細節對我們的服務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針對不同客戶的人性化的細節關懷,可以讓客戶在服務中感受到親人般的呵護,提高滿意度。 三、建立反饋機制,及時溝通, 評價服務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和領導的認可程度,因此,與服務對象的溝通至關重要,同事間或部門間的溝通是我們工作中各環節得以順利銜接的關鍵,而與客戶之間的溝通則是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反饋機制,使溝通渠道暢通,及時了解客戶們的意見和建議,既可以不斷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服務質量,也可以增加我們在客戶心中的誠信度和凝聚力。 當然提高服務質量並不僅僅是以上幾點,掌握良好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加強培訓等等,都對提高企業服務品質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在面試中辨識好人才?Google 副總裁:用人主管要觀察 6 件事
Google 是許多人才夢寐以求的公司,面對大量的履歷,Google 高層們會聚焦在人才的哪些特質呢? Google 的全球合作關係副總裁博妮塔・斯圖爾特(Bonita C. Stewart)分享,在選才時,Google 對於應徵者的知識背景、領導力的期望和多元化的觀點都設定了高標準。以下是她會在面試中特別注意的 6 個要點: 1. 可以應用的技能或經驗通常求職者在申請職位時,必須具備相關的背景。斯圖爾特指出,事實上,專業可通過各種方法取得,不僅限於學術體系,也許應徵者沒有相關的學位,但依然可以透過興趣及熱忱獲得豐富的經驗。 舉例來說,如果應徵者正在面試行銷的基層職位,就算沒有豐富的實習經驗也沒關係,也許他曾經舉辦過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請對方試著說明,當時是如何宣傳、引起街坊注意?或是用了哪些有創意的策略? 2. 勇於發問有好奇心的應徵者自然會多發問,這在許多職場都非常重要的特質——當然,別問那些隨便都可以 Google 到解答的問題。 一堂課掌握品牌經營 2 大關鍵,從危機控管到ESG實踐,打造品牌核心價值【2/24 品牌永續進行式】斯圖爾特建議,最好可以結合事實與開放性問題,並藉此帶出個人在某些策略上的觀點。她通常會希望求職者可以提出以下這兩個問題: 您的團隊有哪些待辦的工作需要完成? 我如何在目前的工作職責之外,做出不同的貢獻? 3. 能夠列出成就,但不獨吞功勞求職者若能具備「我們」的心態,會讓人感到更加欽佩和尊重,「我們都知道,沒有人能單靠自己就獲得成功,我希望能招募到提升團隊精神的人,而不是拖垮團隊。」 當然,面試官會想了解應徵者的成就,但若是能夠同時聽到這些成就背後獲得了哪些幫助,不管多大多小,都會讓人感覺應徵者是個有團隊精神的人,願意合作甚至分享成果。 4. 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人人都會犯錯,分享過去犯過的錯也無妨,重要的是從中獲得的經驗。可以試著了解:若計畫沒有照預期進行,應徵者的思考過程是什麼?最後如何扭轉情勢?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如果再次發生,會怎麼做? 同時,也可以側面觀察應徵者敘事的方式,看對方是否會偏離主題,或者是否能夠讓一個故事簡潔易懂。 5. 靈活度科技的快速發展讓企業轉型成為常態,必須確保應徵者對公司做足了功課,以及可以為公司帶來哪些獨特觀點。 斯圖爾特舉例,她會找尋樂於替客戶解決問題的人才,當整個產業出現變化時,就可以快速站在客戶的立場,提出有創意的策略來滿足合作夥伴的需求。這關乎人才是否能快速思考、引領創新,並且擁抱新觀點。 6. 能與他人良好合作最後,合作是相當關鍵的特質,組織團隊不只是招募幾個人進公司而已,而是讓大家的技術與優勢都能互相搭配合作。「所以我喜歡多次面試,可以避免我們只看到表面,並且確保在職場中,沒有人是某個領域的『唯一』。」 此外,能夠「自我覺察」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團隊成員之間(尤其是領導者)很容易互相影響,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想法。如果人才對自己的言行有自覺,比較容易傳播正能量給周遭的人。 資料來源:CNBC(1), CNBC(2) 終於找全了,保存留著解釋給小孩聽: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鮎魚效應、羊群效應、刺猬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記下來,長點知識……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週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2、青蛙現象: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裡,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裡,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4、鮎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鮎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鮎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 ,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則: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猬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 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7、手錶定律: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8、破窗理論: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9、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 %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10、木桶理論: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11、馬 太效應的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馬太效應在經濟、教育、股市等領域都起著很重 要的作用,也是研究宏觀經濟需要考慮的現象。“馬太效應”一詞是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默頓提出的。他以此來概括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對已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 出的貢獻所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還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肯承認他們的成績。 臉書、Google這樣挑員工》結構化面試法
常在最佳工作地點排行榜名列前茅的臉書(Facebook),每天都會收到數千封履歷,為了減少審閱的求職者履歷數量並在最後聘請到正確的人選,臉書負責招募的人資主管娃麥(Liz Wamai)說:「人資部門會使用結構化的面試(Structured Interview)方法,這套方法很有效率,因為相關人等能根據一套相同標準問題,評估並比較不同求職者的答案。 臉書》必問3大問題 她在與求職網站Galssdoor、科技業者Salesforce及醫療管理業者Kaiser Permanente人資主管的一場會談中,披露臉書最常問求職者的3個問題。 第1個問題是「你在上班時狀況最好的時候,會做什麼工作?」娃麥說,這代表求職者的強項、以及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第2個問題則是「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沒注意到時間?」娃麥說,求職者的回應能告知人資主管,這個人在會樂於花時間在哪些事情上,以及哪一種工作能讓他們覺得日子時光飛逝,從而讓人資主管了解到,能用什麼方式激勵這些人。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能透露出求職者會認真投入哪些工作,且投入程度高到都沒留意到時間。 第3個問題則是「求職者計劃如何貢獻臉書的任務與價值。」這個問題特別有意義,因為能顯露求職者有多了解臉書的核心任務,臉書的核心任務從公司創立以來都沒變過:「讓世界更加彼此連結」。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一再重申,臉書只會聘用跟他有相同願景的人,他甚至在2017年發佈1份宣言,再度表達他想建立1個更加全球與彼此連結世界的期望。 娃麥認為,這個問題也能讓臉書了解,該公司能以哪些不同的角度,強化其任務願景、或要怎麼協助達成臉書重視的任務與價值。 雖然臉書人資部門也可能會問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以取得更能洞察求職者的答案,但娃麥說,這家社群媒體平台會避開1種問題:「讓求職者感到難堪的問題」,例如:「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你之前為什麼離職」等。一般而言,面試者會問這些問題,觀察求職者侷促不安與思索答案的樣子,但娃麥說:這些問題無助了解求職者的能力與擅長事項。」 Google》聚焦「行為」與「理論」 創新能力為全球數一數二強的Google,也和臉書一樣使用結構化的面試方法。Google資深人資主管海茵絲(Lisa Stern Haynes)解釋道:「Google會以相同的面試方法,評估應徵同一份工作的求職者。」 相較於典型的面談常會根據求職者、履歷、面談人等因素而改變問題,Google事先就會先決定要問每個求職者哪些問題,接著再以分等級的註記,印證求職者的答案,「我們在問所有問題之前,就會先設想每個問題的好答案、普通答案、爛答案樣貌,如此一來評估標準就會更一致」。人資與各部門經理人也更容易認定哪些求職者在特定職位會比較成功。 而且,Google背後有科學研究支持這套方法。海茵絲說,Google的外部研究顯示,採用結構化的面試,會比毫無架構的面談更能預測求職者未來的工作表現,Google自己的內部研究也發現,這套架構化面談的分數,也能高度預測求職者在成為員工後的未來表現指標。 那麼Google會問哪些問題?Google的主管在研擬面談題目時,會先思考2大要素:想找什麼樣的人、以及求才工作的角色特性。但海茵絲也坦承,過去Google並未這麼做,反而是不斷地問類似「要用幾顆高爾夫球才能塞滿一輛校車」等跟工作風馬牛不相及的腦筋急轉彎式問題,這種大雜燴式的對話後來也不意外地證實,完全無助於預測未來表現。 海茵絲說,如今Google的問題會分為2大類:行為與理論。她說,行為式問題的前提是假設求職者的過去經驗將有助預測未來表現,理論式的問題則較難準備,因為是情境式問題,無法仰賴過去經驗判斷,例如:「假設你處於A情境內,你要怎麼去做B這件事」,求職者若要得到高分,就必須從頭踏實地思考要怎麼解決問題。 她說,這些求職者未必都會朝面談者想要的正確答案前進,但面談者也會好奇這些求職者的思考模式。 亞馬遜》要求忠實呈現自我 在亞馬遜(Amazon),隨著加州、紐約及費城等州與城市立法禁止雇主詢問求職者過往薪資,這家電商龍頭也在1月加入臉書與Google等企業的行列,且禁令範圍擴及全美員工。亞馬遜負責聘僱的人資主管帕蔻(Miriam Park)指出,亞馬遜重視的是「忠實呈現自我」這個特質,求職者必須表現出自己的特質,而非公司希望求職者呈現的樣貌。 帕蔻說,為了幫助公司成長,亞馬遜負責面談的人資必須了解求職者的真實個性,求職者會先經歷線上評估與電話訪問這兩關,才會進入面對面的面談,面談聚焦於求職者的軟硬實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處事方式,亞馬遜想找的是符合公司信念的人,這些信念包括重視消費者、好奇及大格局思考等。 找主管秘招 界定搜尋生態系 曾在消費電子大廠蘋果(Apple)協助招募零售與行銷人才、並且在iPod還沒問世時就協助打造iPad產品團隊的蕾汀(Jennifer Retting)建議,企業在找尋主管前,與其花大錢請獵人頭公司幫忙找到正確人選,若能先對想找的位置角色進行各種深度調查,更要深入研究這個主管所要扮演的角色。掌握自己想找的人才樣貌,找起人來將事半功倍。 蕾汀指出,企業在開出主管缺時,要問的問題遠不只是「哪種人適合擔任這個職位」,而是要想得更多。她建議,企業應該先自問10個問題: 1. 我們為什麼要開這個主管缺? 2. 我們希望這個主管缺帶領公司朝哪個方向走? 3. 為什麼現在這個主管的任務對我們這麼重要? 4. 這個主管的角色跟現有領導階層互動方式為何? 5. 這個主管對副總裁、營運長及法務長等其他主管的意義為何? 6. 這個主管頭半年要做什麼程度才算成功?頭一年的表現要如何才算成功? 7. 業界有誰能做好這個工作?新聞報導裡有潛在人選嗎? 8. 我們想學習的是哪些公司?這些公司是怎麼做到的? 9. 哪些公司有明確符合這個職位的人才? 10.這位理想人選過去職涯必須先辦到哪些事情? 蕾汀說,若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不只能在找人前先掌握要找的人選輪廓,也能設定對這位人選未來表現的預期,更能在向股東求援時說服股東接受。她說,若詢問團隊成員有哪些理想人選,這些成員可能會想到自己認識的實際人選,但這又會使遴選範圍過於狹隘,初期應儘量避免,而先回答這些問題能擴增思維廣度,例如:若需要引領公司掛牌上市的主管,那麼或許能從過去5年曾掛牌上市的企業挖角。 蕾汀指出,尋覓主管人選的第1個目標,就是發展並界定搜尋範圍的生態系,例如:針對產業、企業、品牌、組織、職銜及地點等類別,界定想尋覓的人才特質;接著就是培養新關係,跟非常了解該領域的各種人聊聊,諸如企業執行長、大學教授等,並與這群人保持聯繫,以獲得自己可能不認識的潛在名單,然後再慢慢縮短名單長度,找到正確且有意跳槽的人選。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8年6月號】 老闆醒醒吧!關心不是嘴巴說說,請用這10個行動來證明
好老闆,就是能讓員工自願多努力一點,把公司視如己出,掏心掏肺。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Inc.》雜誌網站的專欄作家傑夫 ‧ 哈登(Jeff Haden)觀察,這些好老闆在薪水和福利以外,還能掌握員工「真正在乎的事」-關心,並且用以下 10 個行動,把關心落實在員工每天的生活: 1. 充分授權,提供自由 當員工被賦予某項責任,好老闆除了付出薪水,也會鼓勵員工朝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向前進。「我給你一個任務,他現在是你的責任,而我相信你能做得好」,這分強大的信任感會提升員工的自主和獨立,並使他感到愉快。 2. 給出合理而明確的預期 雖然充分授權,但好老闆會先指出基本準則和可理解的期望,並讓員工了解背後的意義。告訴他們你認為可行的做法,也告訴他為什麼你這麼想,接下來就放手交給員工們處理吧。 3. 建立團隊期望 團隊的用意,是讓成員看見每個人付出的努力,帶來正向的影響。好老闆會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影響團隊和公司,當員工知道整個團隊都依靠他們的努力,自然不會想讓別人失望。 4. 把公司的宏願拆成每個人的目標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豐功偉業的一部分。好老闆懂得先讓員工了解企業想要做到的豐功偉業是什麼,以及背後的原因,再幫助他們據此訂出個人目標,這些目標才會真正被員工放入生命裡。 5. 鼓勵意見參與 好老闆會主動尋求員工意見,並實際用這些意見來解決公司問題,如果某些想法不可行,他們也會花時間解釋原因,讓員工下一次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建議。好老闆知道,願意提供意見的員工,都是希望公司更好的人,應該要好好傾聽,並鼓勵他們持續參與。 6. 適當寒暄交談 我們都希望獲得他人尊重和關懷。好老闆除了給員工頭銜的榮耀,也會關心他們的生活,適時和員工聊起對家庭的看法、旅行經驗和日常生活的喜好,這些交談可能比年中和年末的績效評估還要重要。透過適當的言語,讓員工知道,你欣賞他不只是因為他工作做得不錯,你也欣賞他這個人的一切。 7. 以溝通換來公平 好老闆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員工,對比較懶散的鞭策緊一點,對自制力高的只要適時拉一把,但他們會盡可能和員工溝通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減少員工間的猜忌,進而認同處置的公平性。 8. 私底下給予批評和建議 針對員工的錯誤,好老闆會私下指正,並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員工找到方向又不失尊嚴和動力。 9. 公開表揚 公開認可是推動員工朝向優秀員工最重要的動力之一。無論是什麼樣的員工,好老闆都會找出值得讚揚和感謝之處,讓員工經歷認可的榮耀,他們就可能為了再次體驗這種感受而加倍努力。 10. 創造未來機會 工作不只是現在、單一的工作。好老闆會為各個員工畫出未來願景,創造成功的希望,激發他們持續努力。 如果你是員工,問問自己是不是在乎這些,而現在的老闆能給你這些關心嗎?如果你是老闆,請檢視自己在關心企業發展之外,是不是也關心為企業付出的員工。 資料來源 /《Inc.》 影響世界的100條管理勵志名言
將適合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有句盡人皆知的名言:“辦公司就是辦人。人材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材的企業才是最終的贏家。”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柢是人材的競爭,從這個角度來講,人材是企業之本。 1、企業即人。--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2、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3、用人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施展人的長處。--有名管理學家彼患上·杜拉克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擅長用人之長。--有名管理學家彼患上·杜拉克 5、造人先於造物。--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6、員工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有名的企業管理學教授沃倫·貝尼斯 7、想方設法請一個高招的專家醫生,還不如請一個隨叫隨到且價格廉價的江湖郎中。--管理學者詹姆斯·柯林斯 8、一個公司要發展迅速患上力於聘用好的人材,尤為是需要聰明的人材。--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9、把咱們頂尖的20個人材挖走,那麼我奉告你,微軟會變為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10、將適合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管理學者詹姆斯·柯林斯 11、人材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材的企業才是最終的大贏家。--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 對於產品質量來講,不是100分就是0分。 質量是產品的靈魂、企業的生命。美國有名質量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博士指出:”20世紀是出產率的世紀,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是以及平佔領市場最有效的武器。” 12、質量是維護顧客忠厚的最佳保證。--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13、20世紀是出產率的世紀,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美國有名質量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博士 14、對於產品質量來講,不是100分就是0分。--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15、全世界沒一個質量差、光靠價格廉價的產品能夠長久地存活下來。--華碩總經理徐世明 16、質量等於利潤。--管理思想家湯姆·彼患上斯 17、將良品率預定為85%,那麼便表示容許15%的過錯存在。--質量管理巨匠菲利普·克勞斯比 18、產品質量是出產出來的,不是檢修出來的。--美國質量管理巨匠威廉·戴明博士 企業的勝利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 《逆領導思考》一書的作者羅伯特·凱利說:”說到追隨與領導,大多陣列織的勝利,管理者的貢獻平均不超過兩成,任何群組織以及企業的勝利,都是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 19、企業的勝利靠團隊,而不是靠個人。--管理巨匠羅伯特·凱利 20、合作是一切團隊繁榮的根本。--美國自由黨領袖大衛·史提爾 21、最佳的CEO是構建他們的團隊來達成夢想,即使是邁克爾·喬丹也需要隊友來一塊兒打競賽。--通用電話電子公司董事長查爾斯·李 22、大勝利靠團隊,小勝利靠個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立異是做大公司惟一之路。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輸贏的癥結在於其核心競爭力的強弱,而實現核心競爭力更新的惟一途徑就是立異。 一項權威的調查顯示:與缺乏立異的企業相比,勝利立異的企業能獲取20%甚至更高的成長率;若果企業80%的收入來自新產品開發並堅持下去,五年內市值就能增添一倍;全世界83%的進階經理人堅信,自己企業今後的發展將更依賴立異。 23、不立異,就消亡。--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 24、可持續競爭的惟一優勢來自於超過競爭對於手的立異能力。--有名管理參謀詹姆斯·莫爾斯 25、立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管理巨匠傑弗裡 26、顧客是首要的立異來源。--管理學家湯姆·彼患上斯 27、立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則競爭將淘汰咱們。--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格羅夫 28、創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出以及再創造。--哈佛大學教授西奧多·萊維特 29、立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管理巨匠彼患上·杜拉克 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松下幸之助關於管理有句名言:”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仍是溝通。”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已經滲入於管理的方方面面。正如人體內的血液迴圈同樣,若果沒有溝通的話,企業就會趨於逝世亡。 30、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31、溝通是管理的濃縮。--沃爾瑪公司總裁山姆·沃爾頓 32、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溝通。--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 33、不擅長傾聽不同的音效,是管理者最大的忽略。--美國女企業家瑪麗·凱 34、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仍是溝通。--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管理就是決策。 美國有名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指出:”決策是管理的心臟,管理是由一系列決策群組成的,管理就是決策。” 35、管理就是決策。--美國有名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 36、世界上每一1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85%是因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不慎造成的。--世界有名的咨詢公司。--美國蘭德公司 37、正確的決策來自世人的智慧。--美國社會學家T·戴伊 38、一個勝利的決策,等於90%的資訊加之10%的直覺。--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 39、優柔寡斷當然可以避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勝利的機會。--美籍華裔企業家王安博士 40、在沒呈現不贊成見以前,不做出任何決策。--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艾爾弗雷德·斯隆 41、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美國經濟學家托賓 42、一次優良的撤退,應以及一次偉大的勝利同樣受到獎賞。--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 43、抓住時機並快速決策是現代企業勝利的癥結。--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艾森哈特 44、決不能在沒有選取的情況下,作出重大決策。--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李·艾柯卡 45、若果有一個項目,首先要斟酌有無人來做。若果沒有人做,就要拋卻,這是一個必要前提。。--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 愛你的員工吧,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 法國企業界有一句名言:”愛你的員工吧,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這一管理學的新觀念,已經經愈來愈深刻人心,而且被愈來愈多的企業管理者所接受。實踐使他們懂患上,沒有什麼比關切員工、熱愛員工更能調動他們的踴躍性、提高工作效力了。 46、愛你的員工吧,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法國企業界名言 47、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美國國際農機商用公司董事長西洛斯·梅考克 48、以愛為凝聚力的公司比靠害怕維繫的公司要穩固患上多。--美國西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公司總裁赫伯·凱萊赫 49、感情投資是在所有投資中,花費起碼,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日本麥當勞董事長籐田田 50、除了了心存感激還不夠,還必需雙手合十,以拜佛般的忠誠之心來領導員工。--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51、有頭有尾把人放在第一名,尊敬員工是勝利的癥結。--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 52、是員工贍養了公司。--亞州首富李嘉誠 授權就像放風箏。 授權的勝利與否,從大的方面來說,抉擇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從小的方面來說,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因而,授權必不可少,授勢力在必行。知名國際戰略管理參謀林正大說:”通俗地說,授權就像放風箏,部屬能力弱線就要收一收,部屬能力強線就要放一放。” 53、管患上少,就是管患上好。--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54、能用別人智慧去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偉大的。--管理專家旦恩·皮阿特 55、勝利的企業領導不僅是授權高手,更是控權的高手。--管理專家彼特·史坦普 56、信任當然好,監控更首要。--前蘇聯國家領導人列寧 57、授權就像放風箏,部屬能力弱線就要收一收,部屬能力強了就要放一放。--國際戰略管理參謀林正大 58、授權並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權之道。--管理專家柯維 59、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60、管理層次越少越好。--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董事長本·比德維爾 61、管理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凌亂的事情規劃化。--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在企業內定,只有成本。 企業管理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不斷降低成本。美國管理巨匠彼患上·杜拉克在《新現實》中對於成本有一句無比精闢的話,他說:”在企業內定,只有成本。”加強成本節制與管理,樹立全方位的成本意識,提高企業競爭力是企業最緊迫、最核心的問題之一。 62、在企業內定,只有成本。--美國管理巨匠彼患上·杜拉克 63、多掙錢的法子只有兩個:不是多賣,就是降低管理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李·艾柯卡 64、省錢就是掙錢。--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65、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 66、為顧客節省每一一分錢。--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 競爭對於手就像磨刀石同樣。 面對於同樣的競爭,為何有的企業成為過眼煙雲,而有的企業卻能生存下來,甚至上升為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呢?癥結就在於生存下來的企業以及它的員工都具備很強的競爭意識以及較強的競爭力。 67、競爭對於手就像磨刀石同樣,它把咱們磨患上無比的銳利,然後咱們就手起刀落,把競爭對於手給砍掉了。--360總裁周鴻禕 68、第一,不許說競爭對於手的壞話;第二,不許說競爭對於手的壞話;第三,仍是不許說競爭對於手的壞話。--阿里巴巴總裁馬雲 69、若果通用公司不能在某一個領功能變數坐到第一或是第二把交椅,通用公司就會把它在這個領功能變數的生意買掉或者離開這個領功能變數。--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70、把你的競爭對於手視為對於手而非敵人,將會更有利。--哈佛商學院教授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71、多想一下競爭對於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72、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於手學習患上更快的能力。。--殼牌石油公司德格 73、我今天就要打敗你,我不睡覺也要打敗你,這是咱們的文化。--甲骨文中國公司總經理胡伯林 74、若果你不能戰勝對於手,就加入到他們中間。--美國企業界名言 75、速度就是一切,它是競爭不可或者缺的因素。--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76、新經濟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美國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 細節抉擇管理成敗。 “細節的不等式象徵著1%的過錯會致使100%的過錯。”對於於細節來講,得多時候,100減去1不是等於99,而是等於0。由此可以患上出這樣一個結論:1%的過錯會致使100%的失敗。 77、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國際建築巨匠密斯·凡·德羅 78、不放過任何細節。--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79、差錯發生在細節,勝利取決於系統。--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飯店馬瑞特總裁比爾·馬瑞特 80、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 81、企業未來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商業教皇”布魯諾·蒂茨 82、細節的不等式象徵著1%的過錯會致使100%的過錯。--《細節抉擇成敗》作者汪中求 83、管理就是做好無數小的細節工作。--國際戰略管理參謀林正大 企業的勝利,20%在策略,80%在執行。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口說。執行力抉擇企業的成敗,任何企業的失敗都是執行的失敗,任何企業的勝利都必然是執行的勝利。 84、制訂正確的戰略當然首要,但更首要的是戰略的執行。--聯想集團CEO楊元慶 85、戰略越精煉,就越容易被徹底地執行。--花旗銀行董事長約翰·裡德 86、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力,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行力更好。。--日本軟銀公司董事長孫正義 87、讓流程說話,流程是將說轉化為做的惟一出路。--戰略專家姜汝祥 88、企業的執行力靠的就是紀律。--中國台灣華建公司總裁盧正昕 現代企業離不開危機管理。 斯坦福大學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21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沒有危機感,其實就有了危機;有了危機感,才能有效地防止危機。 89、一個偉大的企業,對於待造詣永遠都要戰戰兢兢,如覆薄冰。--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 90、危機不僅帶來麻煩,也儲藏著無限商機。--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總裁格雷格·布倫尼曼 91、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92、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佳法子。--英國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裡傑斯特 93、21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哈佛商學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 獎勵什麼,就會患上到什麼。 管理者必需在工作與獎勵之間樹立恰當的聯繫。想要什麼就應該獎勵什麼,獎勵什麼,你就會患上到什麼,有效的獎勵可以引誘員工努力工作。 94、獎勵什麼,就會患上到什麼。--管理專家米契爾·拉伯福 95、咱們宣佈講究實績、注重實效,卻往往獎勵了那些專會做表面文章、腳踏兩船的人。。--管理專家米契爾·拉伯福 96、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懲罰表現好的,激勵表現差的,患上來的只是一支壞的職工隊伍。--管理學者史蒂格 97、不只獎勵勝利,而且獎勵失敗。--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 98、無法評估,就無法管理。--管理學家瓊·瑪格麗塔 99、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管理巨匠彼患上·杜拉克 100、若果強調什麼,你就檢查什麼;你不檢查,就等於不注重。--IBM公司總裁郭士納(文/MBA智庫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