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療癒師認證!改善免疫力、調整自律神經,做兩個運動就有效
經理人八分生活 高季芃 森林療癒與森林浴不同在哪?為何近年特別受歡迎?森林療癒師的工作又是什麼?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資系副教授余家斌解釋,森林療癒分成 3 個層次: 「人類演化大概只有 0.01% 的時間是在都市中度過,其他 99.99% 的時間是在自然中度過。」這個超乎想像的推論,出自《森林療癒力》一書。書中寫到人類演化約有 500 萬年,而開始大量移居都市則是在工業革命(1760~1830 年)的 200 多年前,從演化的機制來看,相較都市環境,人類更適應在自然中的生活。 臺大森林環資系副教授余家斌是「森林療癒」領域的先驅,他形容森林療癒在台灣的發展:「就像衝浪,遠遠看見一個浪頭過來。」還屬於新興研究領域;不過在日本、德國等地,因應高齡化社會與健康醫療,森林療癒已有較成熟的進展,可以應用在改善人類發展與社會的各樣問題。 森林療癒的好處:促進生心理健康,改善情緒、提升創意森林療癒與較為人所知的森林浴有何不同?余家斌解釋,森林療癒分成 3 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透過森林步道、景觀、木材等大自然中的元素進行活動,例如製作檜木筷。第二個層次是透過課程與活動傳達健康衛教知識,教導民眾如何進行日常健康保健;第三個層次是透過體驗,讓民眾從自然環境中得到健康的益處,進而主動關懷自然環境。相較森林浴,森林療癒的層面更深、更廣,在高壓、步調快速的社會生活中,近一步引導現代人思索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 前一陣子余家斌的學生剛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實驗結果,在為期 12 周、每周一次進行精油製作、自然繪畫、拓印等森林療癒活動的實驗中,請樂齡長者填寫前測、後測各 30 題的創意量表,例如提供「市場、結束、夕陽」3 個單字,請他們舉一反三,選出「黃昏」這個答案。測驗目的是評估森林療癒活動對受試者的遠距聯想力(舉一反三的能力,創造力愈高的人,愈能將相距較遠的兩種事物聯想在一起。)是否發揮正面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創意分數平均提升 4.5 分。此外,這群長者的血壓、自律神經功能及免疫系統各方面都獲得改善。 不只是樂齡長者,在日本,森林療癒的權威上原巖教授,曾受託透過森林療癒活動,幫助過勞員工重返職場。他也曾帶領精神受創的兒童參與森林療癒活動,一年後,這些兒童的情緒暴躁獲得改善、開始有生活自理的能力,社交退縮和攻擊性行為減少,證實森林療癒活動對人體身心健康的顯著影響。 森林療癒師帶領,以北歐式健走、森之呼吸實踐森林療癒關於自然環境有益人類生心理的機制,有許多種說法。余家斌舉 1995 年由史蒂芬.卡普蘭(Stephen Kaplan)教授提出的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為例。 此理論提到人有直接注意力(directed attention)與非自主性注意力(involuntary attention),前者是指需要特別集中精神以免分心的注意力,如人與人專心討論、對話,久了會疲乏,代表直接注意力耗損;後者指的是不需花費心力而注意到的,例如對話到一半,聽見窗外蟲鳴鳥叫、發現彩虹,這時專注力被吸引過去,非自主性注意力會提升。 當非自主性注意力提升時,直接注意力的耗損會減少。透過這個機制,當人沉浸在森林環境中,觀賞山林景觀、遊山玩水,使用較多非自主性注意力,有助於直接注意力的恢復,並減少日常生活所累積的壓力與疲勞感。 森林療癒活動中,有森林療癒師帶領。森林療癒師接受森林生態與資源、心理健康、預防醫學、安全救護等訓練,可以守護學員在森林中的安全、回應學員好奇、透過體驗活動引導學員遠離 3C 產品以及改善心情。 余家斌將森林療癒師比喻為「森林裡的健身教練」,讓民眾走進森林,能善用森林裡的自然素材,完全沉浸在森林環境中,獲得適當的休憩。余家斌推薦,像是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和森之呼吸都是日常生活中就能輕鬆實踐的森林療癒活動。 北歐式健走:持健走杖,一面走一面向後推動北歐式健走是從滑雪衍生而來的活動,透過手持健走杖,一面走路,一面往後推動,相較一般走路方式可以減少腰、髖關節及膝蓋的壓力,大約 15 分鐘就會感受到手臂肌肉、胸大肌酸痛。一方面可以訓練上半身肌肉,一方面可以減少下半身的關節損傷。 森之呼吸:深呼吸將氣吸入腹部,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森之呼吸類似醫生會教育高血壓患者的腹式呼吸法。透過深呼吸將氣吸入腹部,這時橫隔膜上升、促進內臟運動,有助於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幫助放鬆及血壓下降。搭配森林中的新鮮空氣,就成為效果更好的「森之呼吸」。 余家斌解釋,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無意識下自動作用的神經,控制如心跳加速、流汗、腸胃消化吸收等活動,而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者有如油門與煞車,作用相反、互相協調。例如,上班時緊張、壓力大,此時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較強,協助我們完成工作、面對外來壓力;回家休息時,副交感神經活性提升,幫助我們恢復到基準。 假如工作者在下班後收到老闆的訊息,交辦隔天的工作事項,導致休息時間無法完全放鬆,當交感神經被刺激過度、而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長久下來使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變成像是跑車的油門配上腳踏車的煞車,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進而出現無故長疹子、胃痛、頭痛等生理機能失調的症狀。 森林能滿足人生 7 階段,有健康的環境,才有健康的人體森林療癒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例如韓國政府積極推動「山林治癒園」,並將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分為 7 個階段,設計相對應的森林療癒活動。如針對產婦的森林瑜伽、提供幼兒教育的森林幼稚園,成長為青少年後可以參與森林環境教育及戶外休閒活動等,臨終時則可以樹葬。透過森林滿足不同年齡國民的健康與福祉。 余家斌說,如果沒有時間走進森林,即使是到附近的公園綠地散步,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甚至透過室內的自然設計法(biophilic design),將自然元素帶進室內,也是有效的應變做法。例如有醫院將森林景觀融入環境設計,可以減輕病人診療時的不適感、電商公司亞馬遜(Amazon)則將其位於西雅圖的辦公室,打造成雨林景觀,不只能淨化空氣、綠化環境,有益員工的生心理健康,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余家斌希望透過帶領森林療癒活動,引起更多人主動關懷自然環境。例如修剪樹木時,他會和參與者說明,就像人需要修指甲,樹木被修剪才會長得更好,森林和人一樣需要照顧。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資系副教授余家斌為博爾布萊特哈佛公衛訪問學者、臺灣大學實驗林副處長、台灣森林保健學會祕書長、林務局認證森林療癒師、林務局認證森林療癒師督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