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摘自慈濟月刋679期P46~P49 我是林勝勝,上人給我的法號是靜宥,有幸能夠跟隨上人行菩薩道,對我來講這輩子足夠了。有個佛典故事,森林發生大火,其中一隻鳥雖然可以飛離但不忍心其他動物求生無門,於是展開翅膀沾水,來來回回想要撲滅大火,感動了龍天護法降下大雨,熄滅山火。我感覺,上人就像是那隻小鳥,不斷為眾生奔走。 早期每次從花蓮要回臺北,上人親自送我們出來;看到上人站在精舍大殿的花圃前,一隻手放後面,一隻手跟我們揮著,當時「同道各處」,支持力量還很小,上人是那麽孤單瘦弱,我們捨不得離開,不斷回頭看,看了就會哭,好不捨!上人叫我們大家不要哭,「眼淚不要往外流,往外流風一吹就乾了;眼淚要往裏面吞,内化成一股力量,來救天下苦難蒼生。」無論過了多久,想到那一幕,我還是刻骨銘心。有人問我:生病了,對「做慈濟」有沒有影響?完全沒有影響!因為都是一念心。想到上人即使吊著點滴,還要為大眾開示,就是最好的身教。 二〇二二年八月,我因為輸尿管結石產生大量血尿,在臺北慈濟醫院手術治療;親身入苦,我的感受真的很深。我是躺著被推進去開刀房,然後經過好多層的門;第一次門開,第二次門又開,第三次門再開,才看到真正的開刀房。好大、好空曠,我非常震撼。很多病人等著開刀,右邊兩排、左邊也兩排:還有很多醫護人員,大家動作都很快,很認真、專注地搶救每一個生命。我看到「一念心」三個字。想起四十年前,上人說每人每天捐五毛錢,要蓋醫院要救人,當時大家都覺得「有可能嗎」?想到上人對早期的弟子說,大家要「犧牲享受」,以後才能夠「享受犠牲」。現在經過了幾十年我親身體驗到,五毛錢真的可以救很多人。 佛法是無形的,可是慈濟就是把無形變有形。我親身當病人去慈濟醫院體驗,不但有硬體,還有很棒的軟體,他們真的是大醫王、白衣大士!當下我哭了。旁邊有一位行政護理師宣霈陪伴著我,我抓著她的手說,我真的看到了!「不但可以救到別人也可以救到自己。」不要小看五毛錢,現在上人發大願,要翻轉非洲,這「一念心」,一定可以把非洲變成「綠洲」。 《真誠的笑,人見人愛》1984年加入慈濟,看到上人那麼辛苦,我跟上人說,我沒有什麼人脈,先生也是公務人員,要怎麼去接引會員呢?上人說,要先讓人家喜歡你這個人,他就會喜歡你的團體,喜歡你的宗教,這個理念讓我知道要怎麼走慈濟送一條路,原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改變別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改變自己,我變得逢人就笑,而且是真誠的笑。微笑不用錢,但是很值錢;我從花蓮回來之後,就想怎麼樣去跟鄰居介紹。厝邊頭尾問我「陳太太,最近看到你,好像很歡喜喔?」我說:「對,足歡喜!花蓮有一位師父很偉大,他的弟子做好多手工,自力更生,還要蓋醫院救人,我很認同一天省十元,我們也可以蓋醫院! 每個月省一百元,這間醫院時時刻刻都在救人!」後來我也帶他們回花蓮,跟上人介紹,我們合江街一百三十巷整排都是好鄰居,現在都是慈濟會員!很不容易!上人就說;「好,那我跟你們說,你們是慈濟巷!」上人輕輕地講,我們就重重地聽! 上人說我們是慈濟巷,那更要努力回首一路走來最受用的一句話,就是上人說:「要鏡中人笑,自己要先笑。」數十年來我就是拿著這帖良藥,接引無數人走進慈濟大家庭。所以我常覺得微笑不用錢,但是很值錢;接引會員不是只有笑臉,還要「誠」與「情」, 讓人家看到你就歡喜,這也是上人給我的身教。誠就是表裏一致,表情說話,所以「聲」、「色」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是鏡中人,做慈濟就是要譲人看得到那分誠懇心。像是帶我進來慈濟的陳錦花師姊,她的慈悲不是用嘴巴說的,而是形象化,型態、表情、配合度,就是慈悲,所以她度了好多人。慈濟要能開枝散葉,需要大家的「誠」與「情」。 其實每個眾生都很有心,只是有沒有被啟發、被觸動。一般人都是從善門進來的,只知道做好事還不夠,要身歷其境,親自去感受!帶他們去看個案,就會有觸動,原來我不是最可憐的!原來我沒有那麼苦!從早期的沒有到有,用四大志業不同的方法來接引,把迷情變成覺有情,慈濟的法門很活,要不然大家聽不懂,聽不懂要怎麼做呢?有具體的東西給人家看,借事顯理,就會知道,原來會救人的人就是菩薩,佛法生活化就是這樣。說我所做,做我所說來慈濟就是學習正思惟,上人講的每句話都很正向。 有人抱怨某一區的香積志工煮得太鹼,讓人吃不下;上人聽到了就說,我不知道他們煮得好不好吃,但是我知道,他們煮得很辛苦。有人跟上人說,海外地區某某負責人不怎麼樣,上人怎麼回答呢?上人說,你跟我講這個事情,我早就知道了,相信他本人也知道,但是他還願意做慈濟,憑這一點我就要感恩他。你看上人的心多清淨!每次講慈濟我就會熱血沸腾,沒有逗點也沒有句點;我也不是演講家,就是說我所做、做我所說。 早年我的人生故事被拍成大愛劇場《生命圓舞曲>,編劇訪問我的女兒:「媽媽進入慈濟後I,有什麼改變?」我的大女兒說,媽媽整個生命狂熱起來。真的,即使跌倒了,我也要在地上抓一把沙來呈給上人;那為什麼會狂熱呢?因為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命的價值。我的小女兒則說,媽媽除了身材沒改變,,其他都變了! 到底我改變的是什麼?就是觀念。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經營的世界裏,很自以為是,無意間結了惡緣;所以上人跟我們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深入人群,三人行必有我師,要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繫緣修心。來到慈濟,我不敢說學佛,但就是做到上人所說的,人圓、事圓、理才能圓,人格成佛格就成。慈濟造就很大的菩薩團隊,,讓我們學習只要心量大,就可以結很多好緣。我常說,天下的孩子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很感恩我在教育志業從護專第一屆懿德媽媽到二0一九年慈濟大學慈誠懿德會交棒,有這麼多的家人孩子,也感恩這一念心,可以堅持到現在。 《前浪後浪,同登彼岸》 最近大家提到盤點生命價值,這輩子何其有幸走進慈濟,接觸到人生百態,開拓我的視野;一個微乎其微的歐巴桑,竟然可以做到慈善、醫療、教育甚至到國際赈災!我覺得上人是提升女性社會地位的成功經驗!在慈濟終身學習,得到了尊嚴和價值,我們的信心都來了,信心來了就不會疑神疑鬼,實際去做就經一事長一智!我人生中有三次遇到生命危險。第一次在美國,吞藥丸時嗆到氣管,眼前就黑了,但我想到還要做慈濟,大喊:「上人!」結果那顆藥丸就跳了出來。我家師兄在外面等我上車,對我說怎麼那麼會摸,現在才出來;我說,剛剛差點噎死⋯⋯ 還有一次去中國大陸,好奇搭上一台志工拼装的環保電動車,車發動了,但他沒有教我煞車,只有教我怎麼加油,車就這樣一直轉,連旁邊的人都高喊;「怎麼辦?快要撞到了!」我手舉高大聲喊「上人」車子居然就停下來了;那為什麼最近一次跌倒,踩空六層階梯,沒有喊上人呢?因為我想到,上人現在比我還瘦弱,我不捨!那天我已經準備好了,吩咐旁邊的師姊,不要讓上人知道這件事;我這輩子已經無憾,現在慈濟缺年輕人,我趕快去換個身體再來接棒。我們一定要前仆後繼,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才不會癱在沙灘上;後浪也要感謝有前浪,才不會消失在海上。前浪後浪用「愛」相激盪,才能同登上彼岸。我們這些資深的雖然年齡大,但是愛慈濟的這分心、精神永遠不要老! (資料提供/陳麗動、明含、郭寶瑛、許彩霞、林欣璇、許麗娟、廖凰東、柯麗華、江孟倩) 學著去做一個令人懷念的人--愛語的實踐者 ❨作者:戴晨志❩
九年多前,有一天我在嘉義演講,半夜接到我哥哥來電,說爸爸睡覺時心肌梗塞安然過世了! 我立即從嘉義開車趕回臺北;一路上,我回憶起與父親的互動! 當我兩次大學沒考上時,父親從來沒有嚴詞責備我:「考這什麼爛成績!」,只有鼓勵我:「沒關係!別灰心,再努力!」 在我當兵退伍後,找不到工作,想出國念書時,連續兩年半失業,考了八次託福考試才通過! 整個過程中,父親也總是和顏悅色的對我說:「再加點油,不要放棄!」 多年後,我在大學任教,每次去看爸媽,隨手帶了肉粽去,爸爸吃了肉粽,隨即對我說:「你在哪裡買的肉粽?好好吃哦!……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肉粽?」 天哪!我只是隨便買的肉粽,可是父親總是用最好聽的話,來回應我! 他對兒孫的說話,總是帶著鼓勵,肯定,讚美……他從來不責罵! 看到我兒子,女兒的水彩,油畫,也都是滿口讚美說:「怎麼這麼棒,畫這麼漂亮!好厲害哦!」 清晨快五點,我開車回到了臺北,和母親,哥哥到醫院殯儀館去看爸爸的遺體! 白天再帶內人與孩子去看爺爺安詳睡去的遺容! 幾天後,當時念小學的兒子,女兒在浴缸裡泡澡,也一起編一些思念的歌,唱給天上的爺爺聽! 不料小女兒突然說:「噓!不要說話!我聽到爺爺正在跟我講話!」 講什麼呢? 小女兒說:「爺爺正在對我說……謝謝你們,這是我聽過……最好聽,最好聽的一首歌!……」 父親過世時78歲。 我總是想起他對我,對孫子,孫女說話時,溫柔,鼓勵,讚美的語調與表情! 此時,我想起一句話——「做一個令人懷念的人!」 我們可以在說話時,給家人,孩子,朋友,多一些鼓勵與肯定,而不是責罵,生氣與憤怒。! 學習「做一個令人懷念的人」,是我從父親的身上,學到的一件事! 言語有無窮的力量,可以帶來醫治,支持,安慰,祝福,也可帶來傷害,破裂,毀滅! 編按: 學著去做一個令人懷念的人--(愛語的實踐者) ,愛語的實踐者是我加上去的副標題,戴晨志的父親真是一位說愛語的實踐者,才有今日的戴晨志。 生活與職場善用四摄法
2019年12月27日在人生旅途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撒种,不只是撒在自己心中,也要撒在别人心中。这个撒种的动作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小则影响个人或他人的生命改变,大则影响世界变得更美好。 要撒种,一定要有种子啊!当然,今期的焦点就是要把4颗种子送给你,希望借由这个撒种的动作,让你的人生在各样事上都开花结果,并延续撒种的善举。 四摄法,就是由这4颗种子组成,分别是布施、爱语、利行和同事。 先来了解何谓四摄法。奈普敦学习顾问公司总经理高明智解析,四摄法是4种有效影响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方式。 “‘摄’一字,多让人联想到摄影,而这里指的是‘摄受’,以某种行为让人‘接收到、受影响’,内心起变化的过程。如何用四摄法领导团队?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所以说,四摄法就是佛家的领导学。” “最好的团队就是人人都是领导人,人人都是被领导人,所以人人都要学习四摄法。不只是学习,还要熟练,还要养成习惯,把四摄法嵌入心中并行出来。” 要执行有难度 高明智从事管理与教学工作约有30年,授课经验超过300家公司与组织,曾任职于宏碁(Acer)等公司人力资源主管,之后自己成立奈普敦公司,更在网络上设立奈普敦智慧平台与大众交流。 近10年,他钻研佛法与管理的融合,证实了四摄法是可行的,而且从中产生的影响力、领导力和人际力是非常强大的。 四摄法的4颗种子,表面看似毫无惊喜,也许你自认为自己平时都在做,但深入了解以后,你会发现要“照单全做”颇有难度。 四摄法能产生一种快乐的领导力,修己等同于布施,安人等同于爱语,成事等同于利行,永续等同于同事。 ——高明智 第一颗种子:布施 布施除了有形的“财施”,还有“法施”和“无畏施”。财施是指给人物质、财货;法施是指给人方法、观念;无畏施则指给人安心,不害怕。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个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布施,这才是布施的最大意义。 布施是播下善种,来滋润受助者的心田,让人坚定无畏,安稳前行。这个行动要从一个目标开始。 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有着“非洲之父”美誉的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设定的目标,就是到非洲行医。对后来前往非洲救援的慈善团体来说,当地有很多史怀哲的心灵导师。他们就是那些身陷苦难、惊慌、举足无措的灾民。非洲是史怀哲的启蒙地,也是慈善团体的福田。 第二颗种子:爱语 爱语要运用“软实力”,从说话开始,随顺对方的根性,用善而柔的语言去安慰、勉励、教育。彼此好话相对,就能“爱语相受”。 爱语分为慰喻语、庆悦语和胜益语。慰喻语是在当人担心害怕时说好话,多说温暖人、支持人、感谢人、安慰人的话;庆悦语是当人幸福快乐时,依据对方的喜好与特性,以及当下的表现给予赞美;胜益语则是在当人烦恼无助时,让对方感受到你说的话是真诚、善意的,使人进步受益。 ·NG对话的例子: 经理:你的现况如何? 下属:有点困难…… 经理:是喔,比如说哪里困难? 下属:我本来是希望能在这个星期之内结束,但是还有两成左右还没进展。 经理:原来如此,不过你的责任就是要想办法撑过去啊,再加把劲吧! 下属:好…… ·OK对话例子: 经理:你的现况如何? 下属:有点困难…… 经理:是喔,比如说哪里困难? 下属:我本来是希望能在这个星期之内结束,但是还有两成左右还没进展。 经理:原来如此,不过你这么拼命,我真的很敬佩,而且剩下两成不就代表你已经完成八成了吗? 下属:谢谢,听你这么一说确实如此,我有自信,只剩一点点了,我会再加油。 经理:万事拜托了! 下属:好! 第三颗种子:利行 所走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利社会的。利行更需“力行”,要为人间立典范,做“不言之教”。 利行有“三利”,即利社会、利成事和利绩效。只要对大众有利、能让事情顺利进行、注意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保持对大家有利的言行与意念,那做就对了,同时也要抱持无畏、无惧、无悔和无憾的心态。 第四颗种子:同事 以慈悲智慧走入人群,循循善诱,相互关怀,接引大众同做好事,实现人同、法同和道同。人同意为打从心底相信众生平等,大家都是一家人;法同追求同理心,调和见解;道同提倡一起做好事,有福同享,共创双赢。 举例来说,一个公司领导人若少了这颗种子,代表他缺乏同事度,没有同理心,最终将不得民心,整个公司氛围一片士气低落。 职场运用:领导哲学管理政策 管理一间公司不简单,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也不简单,一般常遇到的问题包括职员不满意、团队向心力差、整体绩效不彰、人员缺乏承担、沟通不良、不愿意改变等。 高明智建议,与其绞尽脑汁把问题复杂化,倒不如尝试采用较为简单的四摄法,把这套方法融入公司的管理政策上。 他以四摄法的角度,来分析沃尔玛公司(Wal-Mart)创办人山姆威顿(Sam Walton)的十大领导哲学。 对人的爱 ●聆听公司每个人的话,让他们畅所欲言(布施、同事) ●和同仁分享利润,视同仁为伙伴,同仁也会视你为伙伴(同事) ●激励你的伙伴(爱语) ●凡事多与伙伴沟通,他们知道越多,就越能理解,也就越关心(利行、同事) ●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爱语) 管理的智 ●全心经营,比别人更尽心尽力(利行) ●超越客户的期望,他们就一再光临(布施) ●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利行) ●成功要好好庆祝,失败则不必丧志(布施) ●逆流而上,走不同的路,摒弃传统观念(利行) 共知共识共行 福特汽车公司(Ford)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说,有缘相逢只是一个开始(布施+爱语),人人保持向前才是进步(利行+精进),愿意一起共事才是成功(同事+团队)。 “由此可见,每个成功的活动背后都有着四摄法的足迹。四摄法把团队紧紧联系在一起,达成共知、共识、共行,这是团队精神的重要元素。” 团队协作有3要素,即发展个人、建立团队和完成任务。发展个人和建立团队就像是完成任务的“电池”,无法完成任务是因为领导人忘了装电池。 管理有很多定义,其中一个定义是将有限的资源做最适当的分配,以创造最佳的绩效。高明智认为,“修己”、“安人”、“成事”、“永续”就是管理的最佳释义。 快乐领导人引领 “一般上,老板的管理方式就是交代下属把事情做好。在成事以先,应该要先做好‘修己’和‘安人’。所有事情都是靠人做的,那人做得不爽,就不会把事情做好。修己的基本功是缩小自己,安人的基本功是感恩、尊重、爱,把这两个做好,自然会迈向成事和永续。” 他强调,团队协作与四摄法是有关联的。现在的职员不需要很强、很完美的领导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领导人。四摄法能产生一种快乐的领导力,修己等同于布施,安人等同于爱语,成事等同于利行,永续等同于同事。 生活运用:体现爱语自我突破 除了工作,四摄法也能随时应用在生活中。 高明智以开车为例。开车要有耐心,要懂得相让,这就是利行。有些人开车很容易生气,要记得,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即使是别人的错,也要祝福他不要发生意外,这就是爱语的表现。 他再举出一个实例。一位名叫阿梅莉雅的志工被车撞到,手受伤了,需要用石膏把手包起来。她说:“很忏悔,不好意思,撞到我的那个人有平安吗?你们能够替我去找吗?不是要找他来理论,是要告诉他:“‘不好意思,我被你撞到,你有怎么样吗?’”这是爱语的表达。 时刻懂得感恩 “看到吗?对亲人或一个有恩与你的人说爱语很简单,但如果你能够对一个对不起你的人说爱语,那才是真正的自我突破。” 后来,有人告诉阿梅莉雅:“你手断掉了,要好好休息。”她却说:“我这只手断掉,这只手请假,但我另一只手还能做,那只手不用请假。”这就是利行的表现。 “所谓的‘福气’,不是无忧无虑的享受,有能力为他人付出,才是真正恒常的福。布施是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更要懂得感恩!” 轉載自南洋商報副刊2019年12月27日 (編按:作者整理自高明智在馬來西亞雪隆靜思堂馬印同學會的演講,馬印同學會是由馬來西亞與印尼實業家組成的一個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