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輕鬆身心,觀照自己與他人的美好靈魂 作者 蔡璧名演講 林玫妤整理 2022-11-21 人人都想在鏡子前,看見越來越美、越來越帥的自己,以及過著身體不痠痛,心靈平靜的生活,然而卻往往不知怎麼著手,該如何培養輕鬆的心身能力呢?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蔡璧名,成長於中醫和武術世家,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和東方修鍊薰陶,進而研究莊子的身心觀與身體工夫,透過生活化的語言,講解意蘊深刻的道家、醫家之道,以古代聖賢的智慧,解答現代人所遇的身心靈之苦。她也融合所學經典,強化自我心身,走出癌症病痛。 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培養好的習慣開始。蔡璧名教學生把脈,在指腹下,觸摸到被習慣堆疊而成的自己。透過望診,在臉上看見臟腑的健康變化,左頰代表肝、右頰呈現肺、額頭透露心臟的消息、下巴可了解腎臟、鼻子則洩漏脾胃的狀況。這是必需自我負責的生命實況,利用每天生活裡的零碎時間,為更好的氣色,更放鬆的心身,做一些小小的付出。 練習鬆開技巧,身心自然穩定 在習慣學殿堂的中央有一根擎天柱,是老子的「守靜督」、莊子的「緣督以為經」。在不同時代、不同的文化傳統中,為何一再強調樹立身體中軸的重要性,可以如何做到?最簡單的方法,頭頂十元銅板5分鐘,然後每天都再延長5分鐘的練習時間。如此不到半年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坐著、站著,或是在走路時,都能養成豎起脊梁的習慣。 站著或走路的時候,養成虛實分明,重心落在單腳的習慣。每天至少選一餐的餐後,走個一刻鐘,如此豎起脊梁的工夫,因為下半身的參與,下接地軸、上接天根,而更趨完整。當身體的中心線強化了,就像是豎立的旗竿,全身肌肉、筋膜,就像是旗面,能放鬆地垂掛。也會發現不知從何時起,胸中原先很容易被點燃的憤怒之火、煩亂之火、焦慮之火,所有的火苗,居然就隨著身體糾結的消失而熄滅,原來心情的到位,還真需要四肢胴體的參與和成全。 莊子所處「君子遠庖廚」的時代,不只一次提到自炊,甚至還為妻子兒女做菜燒飯。一旦理解《黃帝內經》裡面所說「脈氣流經」的身體,就能明白所謂的「穀盛氣盛,穀虛氣虛」,好好吃飯與否,將決定一個人的後天之氣是否充足。可是怎麼樣吃才好呢?需認識本草的氣味,植物生長的環境,炮製的過程,以及服食後,在人體內升降浮沉的作用場域,具備什麼樣的對應關係,若是懂了就能掌握食材氣性與療癒功效的原理,有助下廚者,選備、配伍食材、選用調料、擇定烹調方式,即使外食,若具備掌握食材物理與藥性的知識底蘊,自然容易選擇適合一己當下體況的餐食。 若是懂了就能掌握食材氣性與療癒功效的原理,有助下廚者,選備、配伍食材、選用調料、擇定烹調方式。 未睡身,先睡心 習練太極拳者的標準睡姿是右側睡,可以減少對心臟的負荷與壓迫,且讓身體的筋肉完全放鬆。將右腳伸直,左腳腳背勾住右腳的委中穴,左手放在腿上,右手大約與身體成90度擺放。但是脊椎側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其他傷病,睡姿則需依醫生指示。最重要的是養成「未睡身,先睡心」的習慣,讓思慮先關機。將眼睛閉著,注意力放在肚臍以下四指幅的丹田,保持「神凝」狀態。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就能擁有時數充足、品質極佳的睡眠習慣。 鍛鍊好、吃好、睡好,心情就容易好,再透過練習怎麼使用心,從心開始,成為更好的人。一般人都想飛上枝頭,誰計安家歸巢?我們的心都在意著前方、外面,莊子卻要我們把心放回心上。莊子說「神凝」,讓心靜定下來吧!孟子提醒「志」至「氣」次,心思到那,氣就會到那。太極拳經說「以心行氣」,當在意著外面,氣就渙散到外面,注心於自身,氣就蓄積在體內。讓我們的心常常向內觀照、保有安定靜好,養成這樣的「心靈習慣」,生命於是能潤澤一己、磅礡萬物。 可以有情緒嗎?喜怒哀樂的起伏,只像感應四季的推移,絕對不會讓情緒的強度,超過迎送春去秋來,損傷一己的心身。一顆越來越沒有火氣的心,會在春天裡透視到未來的枯枝,更加珍惜春天;會在殘冬裡望見生機,而倍加疼惜冬日。於是萬物可愛、眾生可憐,天地之間,可愛、可憐之外,再無其他。 讓我們的心常常向內觀照、保有安定靜好,養成這樣的「心靈習慣」,生命於是能潤澤一己、磅礡萬物。 重新建構愛的習慣 哈佛大學阿列.博克(Arlie Bock)教授,1938年起,歷時76年的格蘭特研究成果顯示,擁有「真愛」,不管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才是增加幸福機率的關鍵。老莊道家經典啟發我們,在愛進行之前,應該先認清「是因為『需要』而愛上?還是因為愛,而想為他付出?」更要養成重視美好靈魂的習慣。因為戀愛或者相許終生,即使剛開始注意的是妝容、服飾、品味、談吐、興趣、嗜好,但最後終究會變成一種「近距離觀察靈魂」的活動,直視必然是對方的靈魂與心。 在愛的進行式裡,老莊道家經典也啟發我們,以「了解」來替代「取悅」的習慣,自許成為所愛的一生知己。養成「衝突」是相知版圖擴大的習慣,學習站在對方的立場看事情,就不會說出傷人的語言,並發掘、強化對方優點。在愛裡養成「相忘」的習慣,這「忘」不是忘記,是不執著、不陷溺,也不會想要占有,在「深情」裡學會不陷溺於情。從此滾滾紅塵當中,沒有絕對不能失去的人事物,只有要定的心靈與心情。 當設定了心、身所要通往的明確目標後,經由不斷練習,就像雛鳥每天學習拍打翅膀,直到能養成習慣自在翱翔。習慣會讓大腦省能量,自動化地自律,如此醫道同源的「身習慣」、「吃習慣」、「睡習慣」、「心習慣」、「愛習慣」,在不經思考下,就會依循「習慣迴路」自然而然發生。 習慣學研究者曾提及,對生活做紀錄與追蹤進度,才容易管理和改善。也可以與摯友分享想要培養的習慣,並力邀親朋好友偕行,幫忙監督、砥礪與勸勉。蔡璧名平日隨身攜帶兩本手冊,取名為《小小之約》,指的是從小小的行動開始約定、前行,不要期待即刻有巨大的成果,但一年後肯定立竿見影。可以試著為自己找一本專屬的《小月曆》,在即將來臨的春夏秋冬,籌謀策畫、共許盟約,依循時間軸做些什麼、輕鬆前行。 疫情烽火裡,醫道抵萬金。在喧囂塵世裡澹定心神,學會從傳世經典中複製幸福,不要因為世界停擺,就跟著停擺;不要因為環境惡劣,就跟著惡劣。遊心、學愛、愛養此身,在最艱難的處境裡,心靈、身體、情愛的修行,仍持續前行。一年之後,將會驚喜地發現:「我,已走得老遠!」許願習慣,成為更好的自己。當下一個春夏秋冬重新來過,我們的心、身都必須成長更多,這也是送給自己一份幸福的人生禮物。 更多演講論述,請看大愛電視《人文講堂》節目:〈真愛自己.優化習慣──送給自己,永不嫌遲的成年禮〉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