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lexa為什麼能宰制市場?
2017-01-10 Web Only 亞馬遜沒有參加2017年消費電子展(CES),但亞馬遜智慧揚聲器Echo搭載的虛擬助理Alexa在拉斯維加斯的會場可說無所不在,幾十家公司宣布支援Alexa,凸顯亞馬遜在智慧住宅標準配備的競賽上,遙遙領先對手。 樂金(LG)冰箱支援Alexa,奇異(GE)做了時髦的Alexa驅動LED照明,就連福特(Ford)都宣布今年稍後會把Alexa加入車款當中。這表示,你以後可以要求這些產品幫你尋找食譜、播放音樂或提供天氣預報。 乍看之下,這可能有點好笑,畢竟消費者不會吵著要燉鍋告訴他們昨晚比賽的結果,但亞馬遜的野心非常大,他們想打造第3個主要運算平台,在家裡的個人電腦(PC)和智慧型手機裡發揮效用。 微軟主宰PC時代,當時運算是由鍵盤和滑鼠定義的;Google和蘋果則在爭奪由觸控螢幕定義的智慧手機時代主導權。亞馬遜在做的,是建立第3個強大的運算平台,給那些完全沒有螢幕的裝置使用。 亞馬遜2014年推出Echo以來,一直安靜地奠定基礎,就是為了主宰這個市場。他們的成果在本週的CES開花結果,各式各樣的公司爭相把Alexa加入裝置中。但亞馬遜的勝利還不是定數,自知落後的Google正想方設法做出類似Echo的揚聲器Google Home,也有類似Alexa的介面Google Assistant。創造Siri的蘋果和創造Cortana的微軟,也不會輕易把市場拱手讓人。 電腦晶片現在變得很便宜,不管是冰箱還是電燈開關,都可以放入晶片。《Vox》科技線記者李伊(Timothy B. Lee)2014年預測,這些晶片會成為下一個強大運算平台的基礎,就像行動晶片造就了智慧手機革命一樣。當時,從燈泡到燉鍋,你想得到的每一個領域都有了「智慧裝置」。 但這個市場裡,企業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設計使用介面。畢竟,在每個燈泡上添加一個觸控螢幕是不實用的,顧客絕不會接受必須個別設定每個燈泡的系統。 亞馬遜認為,我們可以用一種介面控制家裡的裝置,而且這個介面完全不需要螢幕,只需要我們的聲音和耳朵就行了。如果你想打開客廳的燈,只要說「Alexa,打開客廳的燈」就好,像《星艦迷航》影集裡那樣。 Alexa和PC、智慧手機都不一樣,它是設計來運用在各種不一樣的裝置上。我們多數人只會隨身攜帶1支智慧手機,並使用各式各樣的app。相形之下,Alexa被放進各式不同的單一用途裝置,像是燈或冰箱。所以你可以要求微波爐設定溫度,叫電視播放《權力遊戲》,問冰箱牛奶還夠不夠,命令Echo放些過年歌等等。 汽車或許是最能發揮Alexa實力的產品。幾十年來,汽車的標準配備是收音機,讓乘客或駕駛人移動時聽音樂、新聞、比賽實況,而亞馬遜有潛力把這一切功能做得比廣播收音機更好,不需要手來操作的語音介面,對於需要把視線放在道路上的駕駛人來說更是完美。說一句「Alexa,播我的通勤歌單」比用智慧手機設定藍牙簡單多了。 智慧手機大失敗,反成亞馬遜優勢 回過頭去看2000年代初期的智慧手機市場,明顯可以看出當時行動運算會成為龐大市場,但早早進入市場的公司們犯下大錯:他們嘗試設計出和桌上型電腦一樣的智慧手機介面。 其中最明顯的是微軟早期的行動作業系統Windows CE,看起來像Windows縮小版,角落有個小小的開始選單。Windows CE裝置都有個小型的硬體鍵盤,以及一根尖筆,用來發揮滑鼠的功能,但實際上很多餘,你用過現代的iPhone和Android裝置就可以理解原因。桌上型PC的介面,就是不適合小小的智慧手機螢幕。 黑莓和Palm等其他早期智慧手機介面沒有那麼像PC,但還是堅持要有實體鍵盤,也還是從PC世界的使用慣例借取大量靈感。 賈伯斯發明iPhone的天才,在於認識到較小的裝置需要很簡潔的介面。他捨棄實體鍵盤和觸控筆,也沒有嘗試做迷你版Mac OS。蘋果工程師反而研發全新的使用介面概念,像是輕輕滑動畫面、用捏放的方式放大縮小畫面,而這麼小的螢幕恰巧很適合用手指來操作。 就像微軟根深蒂固的PC思維妨礙了發展智慧手機的野心,蘋果和Google現有的產品線,也破壞了他們思考系統性語音控制裝置的機會。 蘋果一開始在語音助理事業上大大領先亞馬遜,Siri從2011起就是iPhone標準功能。但由於蘋果一直都在賣iPhone,也就從來沒有嘗試讓Siri跳脫身為蘋果裝置個人助理的角色。蘋果把Siri當成iPhone的特色,而不是一項能自行發展、讓其他手機搭載的產品,結果就是很少人會思考Siri還有哪些應用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蘋果的「物聯網」戰略一直都是以iPhone為中心。蘋果創造了HomeKit平台,允許人們用iPhone控制智慧燈泡、門鎖等裝置。對於推動更多iPhone銷售來說,這是個好戰略,當然也說服了很多公司加入,但只能使用單一智慧手機運作的平台,永遠沒有機會成為普世標準。 Google的眼界比較寬廣,他們做出不少努力,為物聯網市場打造公開標準,但也都與特定的Google產品綁定,像是Nest、Android Things、語音助理Google Now。 相較之下,亞馬遜在這些市場都是初來乍到。亞馬遜進軍智慧手機市場徹底失敗,這反而讓亞馬遜擁有足夠的自由可以從零開始。由於Echo沒有螢幕,亞馬遜工程師不浪費時間去優化Echo與智慧手機的配合,而是勤奮不懈地聚焦在少數幾個Alexa可以特別發揮長處的功能,如放音樂、報新聞、報天氣、定時,都不用觸控螢幕。 因為Alexa是在沒有觸控螢幕的裝置誕生,所以能完美安裝在住家和車庫的各種裝置上。許多裝置既沒有螢幕,也沒必要特別加上螢幕。 Google正在追趕,但或許為時已晚 過去1年,Google似乎認識到亞馬遜為這個市場打造了正確的戰略,並試圖縮小亞馬遜在語音控制裝置市場的領先優勢。 2016年5月,Google升級了Google Now並重塑Google Assistant,也就是Google版Alexa;接著在11月,Google釋出智慧揚聲器Google Home,也就是Google版的Echo,將搭載Google Assistant。 但Google Home推出時間整整比Echo晚了2年,最大的問題是,是否為時已晚。CNet一直在計算CES上有多少使用亞馬遜、Google、蘋果語音驅動物聯網平台的產品,亞馬遜輕鬆獲勝,有31家公司的產品與Alexa相容。蘋果處於第2位,有16家企業產品與HomeKit相容;第3名的Google遙遙落後,只有10家公司的產品與Google Assistant相容。 CNet沒有計入微軟個人助理Cortana,不過Cortana也還在競爭者之列。微軟聚焦在汽車市場,今年日產和寶馬都宣布支援Cortana,哈曼卡頓(Harman/Kardon)也宣布計劃推出Cortana驅動的揚聲器。但比起主宰這個市場的3巨頭,微軟平台的聲勢似乎小了許多。 現在看來,亞馬遜聲勢最強,而聲勢在這類市場可說相當重要。 PC和智慧手機市場都是雙邊市場,顧客買愈多裝置,這個市場對app開發商的吸引力就愈大,而平台上有愈多app,裝置也就愈有吸引力。 連動裝置的市場也一樣。亞馬遜為Alexa創造了某種app store,這些app稱為「skills」,讓Alexa去執行新功能。你可以下載能夠朗讀食譜、提供健身教學、控制屋裡智慧裝置的skills。Alexa去年夏天只有1000種skill,現在有7000種。這讓亞馬遜每次跟新汽車或家電公司談合作時,都有更好的說服力。 相反的,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把Alexa合併到裝置裡,替Alexa創造新skill也變得更有吸引力。現在消費者期待愛用的銀行跟航空公司都有app,幾年之後,他們或許會期待商家創造自己的Alexa skill,讓他們用Alexa確認銀行帳目或飛機有無延誤。 (資料來源:Vox、CNet)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