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影片--20211006,15:00(公開時間DL) (片長11分鐘)
自我精進六步驟循環圖 自我精進六大基本步驟,以「全心投入」作為起點。猶如一顆種子,被種植在一片廣大的土地上,只有一頭栽進去,向下扎根,往上增長。種子是有智慧的,它會感受土壤的溼度、溫度、鬆緊度,時間到了,因緣成熟了,它才會發芽。 從發芽、茁壯、長成小樹,一直到大樹,開花結果的過程有很多變數,不過其中的DNA早就決定會長成普通的林木,或是存活數千年的檜木……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一書曾提到,一個人一旦心中有了願景,或是認同某一個願景,就會產生一種「創造性的張力」,可以克服種種困難,難行能行,直到成功。這股他稱為「創造性的張力」,其實就是創新的動力。而我再細分為不斷嘗試、不斷修正、精益求精、勇於創新四個步驟。 這是取自惠普公司(HP, Hewlett-Packard)早期的工作哲學,Do it, Try it, Fix it. 我把彼得聖吉的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與HP的工作哲學融合,提出自我精進六步驟循環圖。 全心投入開始做一件事,在萌芽期會歷經很多摸索,需要不斷嘗試。鄧小平有一句名言,摸著石頭過河,描述的正是改革開放初期,不斷嘗試、不斷修正的寫照。 過了萌芽期,進入成長期,就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好還要更好,才能適應周圍環境,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精益求精」是改善(Improve),品質好一點、失誤少一點、功能多一點、成本低一點、交期快一點、服務好一點等的改善。不要輕忽這一點一滴的改善,日積月累,不斷循環,只要方向正確,成效驚人。 「勇於創新」不同於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停在原有的舒適區,而勇於創新是走出舒適區,提出新的解決方案。蘋果手機,率先從打手機、打電腦,提出滑手機、滑平板的概念,就是勇於創新的經典案例。 最後,這一顆種子會不會長成一棵大樹,需要有宏大的願景。如果沒有宏大的願景,沒有這一念心,仍然只能是一棵小草、小樹,因為DNA沒辦法蛻變。宏大願景是讓DNA蛻變的要件,也是讓自我精進順暢循環的關鍵。先要擴大心量,提升眼界格局,再搭配自我管理的基本修練,才能進入自我精進的修練,進入不斷進步的正向循環。
0 評論
上傳影片--20211006,15:00(公開時間DL) (片長20分鐘)
十,淡定自在地看待成功與失敗 二○一四年底,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說:「一無所有,是年輕人很大的財富……」 當被問到臺灣年輕世代的未來怎麼辦?面對這個大哉問,務實的林懷民不以抽象的理論回應,而是將整體社會現象拆解成一個個實際的家庭問題;如果家庭問題解決了,社會也許就能好一點,他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分享自己家庭的教養觀。 林懷民說,他雖然是家裏的長子、長孫,但也得和弟弟輪流洗碗。弟弟慢工細活,他卻洗得飛快,「沒用,媽媽會要求我洗三次才能離開。」 父親的要求也不比母親少。他的父親留學日本,身居政府高位,可以在五分鐘內清查他所有的功課和日常行為。父親常講一個故事——日俄戰爭中的日本英雄乃木將軍,每天清晨五點把孩子叫起來洗冷水澡。林懷民從小敬畏父親那套日式家國天下,「我很怕他哪一天也會這樣對我。」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人格的養成、行為的塑造、自信的培養、人際的互動和責任感有著極大的影響。 林懷民說道,「年輕時候的挫折真好!」他曾經寫小說投稿,不時收到退稿,但這家退了,他就投給其他家。十幾歲開始就能夠淡定自在地看待成功與失敗,所以對於順利的事情,感到是一種恩寵;對於失敗,他也覺得非常應該。 現代物質相對豐盈,他建議年輕人重新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欲望可能是負擔,一無所有可以是很大的財富;找到自己專注的事,踏實生活。 林懷民說:「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怎麼有時間抱怨。」一無所有,如果開始努力,每一分成果都是進步,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一無所有,只好努力向前,只好放手一搏;一無所有的時候,是沒有負擔的。 當然這要正向思考,否則陷在煩惱中就麻煩大了。一定要積極樂觀,相信人間有希望,去做你該做的事、你自己想要做的事,專注地做,做到熟練,做到成為專家。然後,你發現你不再一無所有,你有一技之長,有生活的勇氣和助人的能力,有踏實生活的智慧。 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感謝老天爺,給你很大的財富。 大陸知名書法家啟功,有一天來到北京潘家園,看到附近店鋪掛署名是他的書法作品,其實並不是他寫的,全部是別人仿寫。啟功笑道:「寫得都比我好。」 這是一種幽默的生活態度,啟功一生在大學教書、做古文物鑑定,課餘寫字、畫畫。澹泊名利,不攀緣,無欲則剛,不畏權貴,贏得許多尊敬。更重要的是,自己活得輕安自在。 助手曾問他:「經歷了這麼多事,你為什麼還這麼樂觀?」 啟功答道:「我從不溫習煩惱。人的一生,分為過去、現在、將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很短暫,很快也會過去,只有將來是有希望的。」 這種不溫習煩惱,活在當下,充滿希望的生活態度,讚! 成熟飽滿的穀子總是低著頭,愈是真正有內涵和能力的人,愈是低調、沈著、淡定從容。我們需要學會淡定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忘懷得失。 一位居士問如何能平復心中的怒氣?弘一大師寥寥數語點化得恰到好處:「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持身弓類,聰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遇到挫折不如意的逆境,或是人生成功得意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心胸氣度。什麼事讓一個人歡喜,什麼事讓一個人生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到什麼程度。修持自己的身心要如弓一般謙卑,能屈能伸,保有彈性,才是真正思慮通達有智慧。明智的人,懂得守之以愚,不外露鋒芒,韜光養晦,和光同塵。道德高尚,地位尊崇,來自於懂得謙虛恭敬,才能長保不失。 上傳影片--20210921,09:00(公開時間DL) (片長14分鐘)
九,讓自己的煩惱與人際的困擾愈來愈少 全家到韓國旅遊,出發時在桃園機場,太太以一元臺幣兌換三十四韓元換了一些錢。女兒說太貴了。太太說,沒關係,給銀行賺一點,我們賺方便。 到了韓國明洞,整條街有非常多換匯的小店,我們一路逛一路走到裏面,最後換到一元臺幣兌三十六點九韓元。 隔天,我精算一下,實際上只有臺幣幾百元的匯差。結語是:要會打算,但不要過度精打細算,旅行的便利性,氣氛、體力負荷、時間消耗、安全性等都要列入考量,不要單以金錢做為唯一衡量。 消除煩惱與人際困擾的方法很多,最近有一本書,就收錄三十個教你如何不再自尋煩惱的生活態度。當煩惱來時,不要害怕、不要討厭、讓它去,自己不煩。不要責怪他人、埋怨環境,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事、物,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進步。久而久之,你的煩惱會愈來愈少。 我從年輕求學階段就喜歡老莊與禪學,開始工作後研究人際關係、溝通、EQ等,現在則專心學佛,並把佛法與生活融合,化解生活中的煩惱。其實這些思想有一些是相通的,學通了,心就通了,煩惱就沒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可惜懂得運用的人少。多數人以為大聲才會贏,其實是不智的。 有一位員外,他樂善好施,護持三寶,經常到附近一間寺廟祈福。有一年過年,老住持送他一盆牡丹花,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他的朋友來訪,看到牡丹很高雅亮麗,可惜葉子被蟲咬,有些殘缺,對他說,牡丹代表富貴,這是富貴不全。員外聽了,立刻將牡丹花拿回去還給住持。老和尚告訴他,葉子邊緣掉了是自然現象,這正是「富貴無邊」的象徵。員外聽了,心中非常高興,又歡歡喜喜地帶回家去。 人的煩惱來自於自己的起心動念,同樣的牡丹花,到底是富貴不全,還是富貴無邊?能夠善解、包容、轉念、心正就清淨,就沒有煩惱了。人際關係也一樣,心中有法的人,可以轉煩惱為菩提,否則心被境轉,苦惱不已。 有讀者問,面對親近的家人,對於他們的不良習慣,抽菸、喝酒等,該如何做,才能讓對方改變? 關於這一個問題,要改變的是自己,自己先改變,別人感受到你的改變,被你的改變與真誠所感動,他們也會自己調整與改變。聲色要柔和,要從對方的角度看。要有耐心,要用對待初生嬰兒的心去對待對方,疼惜對方,與之互動。 孫子兵法說,「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對待兵卒,對待部屬都該如此,何況是你自己最親近的家人。 先修養自己,做到柔和善順,忍辱無瞋,心亦不驚,當自己福德智慧充足,人與事就往好的方向轉變。 上傳影片--20210912,21:00(公開時間DL) (片長13分鐘)
八,參考專家意見但能夠找出正確的見解 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是一名澳洲白人,目前定居曼谷,是曼谷知名餐廳Nahm的創辦人,曾獲亞洲五十最佳餐廳終身成就獎。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的獎項得主,其成功經驗必有可資學習之處。 他出身雪梨,二十一歲愛上烹飪,起初接受法國菜訓練,一九八六年一趟泰國之旅,讓他鍾情泰國菜。他向泰國奶奶學習,心領神會於泰國料理的精細與繁複。 這段經驗告訴我們,學習要情有獨鍾,多元文化的比較、衝擊、融合是創意的養分。再來是向誰學?要吃道地的料理,要有古早味,他懂得向泰國奶奶學藝,顯見其見地與智慧。 他在雪梨與倫敦開設餐廳都很成功,料理好吃,叫好又叫座,禁得起市場考驗。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收集古食譜,悼念冊中的食譜(一個人過世了,記載他生前最愛吃哪一道菜)。這是很特別的研究,去了解從前的人如何做菜,知源頭、來龍去脈、時代偏好的趨勢變化等。了解一個人一生最懷念的料理,可以掌握人的心理與生理,了解料理如何影響一個人。 他接著研究街頭小吃,所以Nahm餐廳融合了宮廷食譜、家常料理、街頭小吃,並把料理做到精緻化、高端化。體會到「遵循傳統」的重要,所以他又回到曼谷來開餐廳,找食材,培養人才。 能夠凡事用心,貫通古今,不斷精進,則事必成就。 二○一七年三月初,葡萄牙國會立法通過:各種公共場所的餐廳,必須提供不含動物製品的純素食物。公共場所是指醫院、學校、監獄等政府單位。而二月底,德國環境部宣布:部裏舉辦的正式官宴,一律只供素食、不供肉和魚。在英國更有一支足球隊,運動員在訓練及比賽期間,必須嚴格執行茹素,而選手的表現不僅體力很好,聯盟比賽更是屢創佳績。 證嚴法師說:「所以沒有藉口說,不吃動物,營養不夠、體力不夠,人類只是口欲而已,不是身體所需要。身體真正所需,是自然的飲食。自然的五穀雜糧,可以供應給人類身體健康。」 葡萄牙素食協會(Association Vegetarian Portuguesa)發言人Nuno Alvim說:「這將會促進飲食習慣的多樣化,並鼓勵更多人選擇素食,因為人們愈來愈容易找到素食。」「從長遠來看,這會對公眾健康,以及對動物和環境都帶來顯著的好處。」 歐洲的覺醒是全面的,是透過民眾的覺醒、結盟,影響政策的制定。有好的政策形成機制,也得到立法的通過,相當難得。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是,歐洲推的是純素食,不是奶蛋素。因為是從環保議題出發,奶蛋雖然沒有殺生的問題,但還是會造成大量的畜牧業與雞的養殖,帶來巨大的環境汙染。 只要想想自然法則,一切規定就能清楚了。不要食古不化,也不要違反自然,不要無中生有。以務實的角度,從生活中,以符合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知道該訂出什麼樣的規定。法規能夠讓社會更祥和,讓事情運作更順利,人人自然願意去遵守,願意去服從。 上傳影片--20210912,21:00(公開時間DL) (片長14分鐘)
七,遇到困難時,總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人生的路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阻礙和挫折,當事情無法照原先的計畫時,我們只能勇敢地面對它、突破它,為自己開闢出另外一條路來。 在一場人才發展的簡報會上,聽到一個九○後的女生說道,她已工作兩年,再工作兩年就要給自己休息一年,放空,四處走走,再決定是否進修或繼續工作。身旁一位老一輩的主管聽了很不以為然,覺得這種人沒有忠誠度,缺乏穩定性。 我知道很多年輕人要去國外留學時,會辭職專心學英文一年,準備留學考試。這不是一個好做法,因為浪費一年的時間與收入,等於浪費一年的生命。我們以前會一邊念書,每天撥一點時間準備,最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考試,生活很紮實。 休息一年,這叫做安逸懈怠。現在的年輕人,表面上吸收很多知識,其實有些知識是不足的或是晚熟的。父母及學校老師應該負一點責任,小時候沒教好,拖到上班之後才出現這種現象,讓公司老闆與主管買單,承擔起教育的責任。 能夠在平時,就透過閱讀、學習、善友的引導,想清楚自己的方向,這才是有智慧。 二○一六年,里約奧運男子體操比賽預賽,薩米爾在跳馬落地時不慎脛骨骨折,場面駭人,但他表情相當堅強、堅定,被擔架抬出場外時,還招手示意要大家不用擔心,術後樂觀的他重新回到賽場為隊友們加油打氣,因為「比賽還沒有結束」!賽後他說:「相信我,我會重新站起來,東京再見!」儘管遇到各種困難,他依然努力不懈。 二○一七年世大運,臺灣女將郭婞淳在舉重五十八公斤級以抓舉一百零七公斤、挺舉一百四十二公斤打破世界紀錄,以總和兩百四十九公斤,收下臺灣隊世大運舉重項目首面金牌。許多網友大讚郭婞淳是臺灣的「神力女超人」。 郭婞淳的總成績不僅勝過里約奧運金牌蘇甘雅,也是她生涯第二面的世大運金牌。教練林敬能表示,「去年里約奧運是我們師徒的最大挫敗,這一年來沒有睡過好覺,每天都想著如何精進訓練。」 一位選手要從挫敗與低潮中走出來不容易,需要有正確的方向、目標與方法,更需要有對的教練,與自己堅強的意志。教練與她共同的意志是「把去年里約奧運失去的討回來!」他們用實力做到了。 不要懼怕走在可能跌倒的人生旅途,也不要後悔自己選擇的路。唯有經歷險惡的大海,才能造就出好水手;唯有經歷磨練的人生,才能過得充實、精彩。通往成功的道路絕非一蹴可幾,不管身為一個上班族、企業家、運動員……生涯路上勢必碰到許多挑戰和困難。即便有些困難看似難以解決,如果能夠保有信心,用對方法,就能化危機為轉機,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上傳影片--20210912,21:00(公開時間DL) (片長9分鐘)
六,懂得多方嘗試,善用多元方法 公司附近有一家素食餐廳,十年已經換了五次老闆,最近停業了。分析原因,以行銷四P(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地點,Promotion促銷)來看,到底哪裏出問題? 那就是「產品」。東西好吃,但是沒有令人吃了還想再吃的招牌菜,「產品不精」成了致命傷。這意味著,回頭客或主動幫忙宣傳的客人較少,客流量不足;客流量少,營業額不夠,當然就虧損,最後關門大吉。 歇業前,他們誤判是價格問題,推出商業套餐一百四十元,及八十元與一百二十元的便當,還有許多一百元以下的簡單小吃,以吸引附近的上班族。但卻增加庫存成本及廚師的勞累度,得不償失。 把產品做好,好還要更好,以自我精進力做到九十五分,成為專家,讓自己有競爭力。 什麼是多方嘗試、多元的方法?如果請你做菜,你不用依賴食譜,有什麼食材都願意試試看,這叫多方嘗試。各種食材不同的搭配,做出好吃的料理,這就是多元的方法。 做人做事是相通的,有時候,我們做人不夠圓融,可能沒人給你回饋,如果自己也不夠自覺,那就只能停滯在某一水平。所以,要有自我覺察力,或是結交一些善友,可以告訴我們哪邊需要改善,才能日新又新。 上傳影片--20210822,16:30(公開時間) (片長7分鐘)
五,相信愈是不可能的事做起來愈順利 假日的早晨,背起背包,騎車外出。用完簡單的中式早餐,就在星巴克裏,點了一杯豆奶那提、一塊戚風蛋糕及一杯自製紅茶,展開了整理、閱讀的一天…… 接到下星期要抽籤口頭報告,還有兩份考試的訊息時,我一時來不及反應,原本單純地以為整理整理再閱讀,應該就可以了,但是愈整理,愈感到……內心不斷地告訴自己:「安住心,盡力就好!」聽著《藥師經》經文,一邊書寫、整理著資料,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一切的一切都在進行著,累積著…… 感恩善知識的引導,讓我進入探索團隊學習,看著自己不斷蛻變,無論是思維或是行為,愈來愈喜歡自己,更能接受突發的習氣,當下面對、處理、放下,體驗著:自轉心輪,法輪才能轉。感恩啊! 上文是一位探索教育訓練員班的同學在臉書上的分享,看了很有感。我訂出檢定時間及遊戲規則,在十天前公告。看起來時間很匆促,但如果平時就有準備的人就沒差別;平時準備不足的,利用十天的空檔時間加緊準備,也足可應付。 這是一個自我精進的例子。她展開了整理、閱讀的一天;她一邊聽《藥師經》一邊整理;她不斷地蛻變;她愈來愈喜歡自己;她更能接受突發的狀況;她悟出了「自轉心輪,法輪才能轉」。 「相信愈是不可能的事做起來愈順利」,要達到此一境界,就是心中要把不可能的「不」拿掉,相信難行能行,沒有不可能,只是困難一點,辛苦一點,熬過去,走過去,就成功了。只要認真做,用心做,一開始看起來很不可能,後來卻順利圓滿。 上傳影片--20210822,11:00(公開時間) (片長16分鐘)
四,提升思考力,訓練自己的判斷力 某雜誌報導,九○年代某臺商以臺幣一億多元標下某國海拔兩千多公尺某座山十五年的木材開發權。該座山林在十二年後被砍伐殆盡,之後該國也開始重視森林保育,幾年前禁止伐木,只開放木材半成品出口。 現在臺幣一億多在臺北市只能買半棟豪宅,九○年代也只能在陽明山買一棟大別墅,這樣的金額竟然能讓一座山消失! 當我們享受便宜的家具或物品,千萬別太高興,那是有人低估一座山的價值,低估森林對人類的重要性,在利益當頭、貪念加上愚癡的動機下,進行不當的開發。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要避免惡果與報應,就要戒慎,避免種下惡因。器世間的物資與人一樣,都需要尊重。唯有敬天、愛地,才能聚福緣。 二○一三年,臺灣選出的該年代表字是「假」。一位記者說,這樣的結果不令人意外,卻令人遺憾。 會有遺憾表示大家還有「良知」,可以把假的商品揪出來,表示我們的社會還有「良能」。 造假的人需要的是「責任與良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要避免使用到假商品,需要人人有「美」的涵養。自然就是美,原味就是美。當人人回歸自然,崇尚純真,追求質樸時,假的商品就無所依附。所以,避免被「假」病毒侵犯的最佳做法就是奉行「真善美」的人生。 如果要送給臺灣社會一個字,我會選「明」。明有很多的意思,眼睛看得很清楚叫「明」,耳朵聽得很清楚叫「聰」,所以說一個人耳聰目明、頭腦聰明即是此意。 明也有明白加上判斷的意思,明是非、明理、明明德。其實不只是要看清楚,還要了解整體,做出該做或不該做的價值判斷,這是「明是非」。做出合情合理的決定,會說這個人很「明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的道理,在於讓人知道並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入人群使人人能去除汙染得光明,精進不懈,直到社會發出善的光芒。 上傳影片--20210808,11:00(公開時間) (片長12分鐘)三,理解到智慧就是財富 稻盛和夫,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二十七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公司),五十二歲創辦第二電電企劃株式會社,這兩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進入世界五百強。 一九八四年,他設立有東方諾貝爾獎美名的「京都賞」,也成立盛和塾,親自擔任講座,致力於經營理念的傳播,提攜後進,為國家培養人才。 二○一○年,七十八歲的稻盛經日本政府一再請託,擔任虧損累累已經宣告破產的日航董事長,僅花了一年就轉虧為盈,在公司穩定後,隔年即辭去董事長職務。 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是他在一九九七年六十六歲時於京都圓福寺剃度出家,而且是在胃癌手術之後不久。他在寺廟短暫修行,過著出家人托缽的生活,更深刻地體悟人生。 稻盛應該是近代管理史上,將佛法用於經營成效卓著的第一人。他的經營理念是敬天愛人。有磨練心志的六種精進方法,把佛教「六波羅蜜」銘記在心,理解因緣果報的原理,認為不斷修行就是尊貴之舉。 在各個領域能夠做到最好,自然能得到尊敬、財富與地位。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智慧,可以吸收佛法的智慧,儒家、兵法、當代成功人士、自然界等的智慧,有智慧才能創造長久的財富。 投機取巧,一時致富,不足為道。追求物質富有的同時,也追求心靈的富足,是真智慧。能夠追求心靈的富足,物質只要溫飽就好,更是一種大智慧。 在猶太人眼中,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可以失而復得,而智慧作為人生的財富,卻是無價的。金錢的財富,在無常的世界可能會發生意外,或遺失、被掠奪,但所擁有的智慧,任何人也無法搶奪,它是一筆永恆的財富,永遠伴隨著你。 上傳影片--20210731,21:00(公開時間) (片長15分鐘)
二,用心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 我在小學三年級時加入幼童軍,印象最深刻的是追蹤旅行,沿途要觀察可能的線索,路邊的花草樹木、石頭礦物、落葉足跡等。平常也有觀察力、記憶力的訓練,由於很小就接受訓練,我很會觀察周遭人事物的變化,對日後工作能力有很大助益。 前幾年,企業界流行登山學習。我也躬逢其盛,曾經帶著某一家大企業的高階主管去登山。我要求他們沿途用心觀察,回到教室後再與策略規畫及變革管理兩大主題相扣,進行討論。 為了這個課程,我在幾天前自己先走一遍,用心觀察山路上與訓練主題有關的景物,例如岔路上的黃色封鎖線,代表經營上的風險;水溝邊上,剛長出來桃紅色的小花,代表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機會,可能是同仁的優點,也可能是顧客潛在的需求。 結果令我非常失望,我看到十個點可以討論,他們只看到三個,原因一個是不夠用心,一個是缺乏訓練。所以,用心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是自我精進與突破很重要的能力。 以前我教「學習型組織」的時候,常引用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段話:「靜默不語的木石、天上飄浮雪白的雲彩、嬰孩天真無邪的笑容、前輩嚴厲的訓斥、晚輩純良的忠告,浩瀚的宇宙、悠久的歷史、任何微小事物,無論如何古老,都蘊藏著宇宙的真理,滲透著珍貴的智慧與體驗。」這段話就是所謂的「萬物研修」。 每天給自己一點靜思的時間,修練靜思,會發現你的生命變得不一樣,你會更有智慧。 |